沈炜|《春风风人》:每一位爱乐人的必读书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演奏《伦敦德里的小调》
音乐和文字的结合,好比我们吃饭前看菜谱一样,可以提早按自己的口味下单。那么一本好的音乐工具书,无疑可以引导我们欣赏音乐会更加有融合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喜好,我个人比较喜欢小提琴作品,在收集这些小提琴录音资料中,已故著名乐评人郑延益先生的《春风风人》成了我的导读菜单,这本乐评集,20年来,一直在我听音室的茶几上。书已翻旧,文字读来每次都是新的一样。
郑延益(1923-2011)是近代中国中提琴教育奠基人,我国第一个女子四重奏组的创建人。
郑老先生于1923年5月2日出生宁波慈溪,上世纪50年代初,应上海音乐学院谭抒真院长之邀,从新加坡归国任教,是我国第一个女子四重奏组的创建人。当时,他同时教授中提琴与小提琴专业,郑先生的教学是很特别的。譬如,他认为练硬技巧不如音准、声音等软技巧重要,而且重中之重是要解决人和乐器的关系。他的学生不用拉音阶,却要花很多时间拉空弦,但这所谓的“拉空弦”也有着诸多具体要求,“如运弓的平面、方向、速度和力点等等,目的就是要符合这件乐器的规律,拉出纯正而有变化的声音。”他的学生吴菲菲回忆道。他还主张将复杂的技术分解成简单的基本动作,集中训练后再形成连贯的技术。好比在装配一辆自行车时,如果零件都有着很高的质量,组装起来就是辆高性能的自行车了,如此“拆装”理念为很多学生带来福音。
郑延益讲课视频
退休后,在香港继续从事音乐教育。不过他人在香港,却始终心系"上音",关心着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只要一有机会,还是会经常回来为学生上课,并带来国外最新的音像资料让大家参考。听说有学生四重奏组要出国比赛,他会从香港赶来对他们进行辅导,还慷慨借出自己使用的乐器助他们在赛场上的一臂之力。1985年,李伟纲组(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四重奏”)和1988年林朝阳组分获英国朴茨茅斯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的第二名和第四名,两组的中提琴手王征与张曼琴用的都是郑先生提供的中提琴。
郑延益与罗斯夫妇
在香港期间,他采访过当今无数的音乐家,特别是小提家,同时收集比听了大量的录音资料,很多资料都是音像公司第一时间送到他手里。无论在音响和音乐的论述,他都是当时的权威。
郑先生非常注重音响器材的效果,音响器材不一定要非常名贵,但是系统所还原的音色一定要带着现场感的真实。在当年郑延益位于美孚新村的居所,有这么一套现在我们最初级的音响发烧友都看不上的系统:philips cd机、cyrus one功放推goodmans - spectrum落地音箱。但就是这套低价位系统,让香港很多顶级发烧友膜拜顶礼。郑先生提出的校声要求是,音色、音准一定要“真”,由于他是小提琴教授,故此小提琴的声音像真度是重中之重。听古典弦乐,不但要重现各种乐器的准确音色,还有各种乐器的音场定位位置亦要准确无误,播放歌剧时歌手和乐器的准确音色、走位位置等。我们会发现在克莱斯勒、西盖蒂、吉泽金等二十世纪初的演奏大师的首版sp唱片和我们后期翻录的lp、cd的版本,所带来的体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更不用说用数播欣赏音乐,这就像我们在观看新修复的一些以前的胶片拷贝数字化修复过的老电影,也许现在的会更“清楚”,色彩也更加丰富,但会感觉不自然,不够流畅,甚至有形变。味精太多,吃的时候没啥感觉,吃完了那个难受呀。
郑延益家中音响器材
内弗((ginette neveu 1919-1949)演奏gluck-melodie
2000年,世界图书出版社根据郑老平时的乐评出版了这本《春风风人》,书中错误很多,为此我还特地给出版人刘大可先生写了一封信,指出了其中的错误,大可回信说再版时候作一修正。20多年过去了,《春风风人》终于再版了,但是之前出版的老书在二手书市场居然要卖到200多元,或许在爱乐人心中,这已经不是一本书的概念了。
哈西德(josef hassid 1923—1950)演奏德沃夏克《幽默曲》
你会乐器,但是不代表你一定就懂音乐,要懂音乐就要从试听不同的录音版本开始。版本就是我们吃饭时候,不同厨师烧制的菜肴,好的厨师会从食材、火候、器皿都有一个慎重和精致的选择,最后给我们呈现的不仅是一件菜品,是我们生活中愉悦的一次美食的享受。曲目版本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演奏家,同一个曲目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演绎。录音技术发明以来,无数的音乐家给我们保存了数以万计的音乐录音资料。在浩如烟海的黑胶、cd唱片版本面前,很多时候我们无从下手。收集一些音质高传真,演绎水准一流,同时又贴近自己口味的唱片是每一个音乐和音响爱好者的功课。
根据前人的观点和推荐,按图索骥是一条省钱又省事的捷径,《春风风人》就是这么一张音乐地图。郑老教学小提琴,书中对小提琴家的介绍堪称是一部近代小提琴史,按照郑先生的推荐,我听到了许许多多被遗忘的小提琴家的录音,如哈西德、内弗、赛德尔,还有许多优秀版本如梅纽因兄妹的贝多芬《克莱采》、戈尔德堡夫妻的莫扎特小提琴奏名曲。当然,我对他开篇高度推崇的格罗米欧,一直不是很喜爱。他在philips 的众多录音中,高音区域总是过于明亮,不过他的一些弦乐三重奏录音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布斯塔博(guila bustabo 1916-2002)演奏帕格尼尼无伴奏
根据《春风风人》,我差不多买齐了郑先生推荐的所有录音版本。最后发现买回的都是一些历史录音。上个世纪的30-60年代是大师辈出年代,听了卡鲁索、吉利、比约林的人声,我们会渐渐忘记帕瓦罗蒂这些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他们说帕瓦罗蒂是黄金小号,那么卡鲁索就是纯金小号。”的确如郑老在书中说的,尽管中途也会找来不同的唱片试听,最后最喜欢的还是郑老推荐的那张。各大唱片公司都发行过很多历史录音,其中testament、biddulph、symp sium、珍珠等公司根据私人录音或者从大公司购买和记娱乐平台在线的版权形式再版的这些基本都是孤品,在我的藏片中,小公司发行的录音绝对多于dg、emi、decca、phlips 这些大公司,可惜很多都已经绝版,有不少还只在黑胶时代发行过,都没有数字化,我想这也是很多朋友看了郑老的书,因为听不到他推荐的版本,而无法理解其中绝妙,对《春风风人》的评论也只能隔靴搔痒。
文字停留的地方,就是音乐响起的时候。
库贝利克(jan kubelík 1928-1933)演奏《 canzonetta》
作者简介
沈炜,资深爱乐人、黑胶收藏家。宁波市图书馆音乐馆主讲嘉宾,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宁波教育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关注宁波本土音乐历史和文化研究。听真实的声音,做真实的自己。
一审 郑娅敏 二审 徐杰 三审 任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