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雀|屹立激流的螳螂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可能会有点吃惊:什么?螳螂不应该是在植物上或地面上吗?怎么可能在激流中呢?是的,确实有点奇怪,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也难以相信螳螂能在湍急的溪流中坚强地屹立不倒。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从头说来。
下图,急流中的螳螂。
近日,我到龙观的中坡山森林公园拍野花,沿着溪畔的小路一直往上游走,后来看到溪边有平坦的大石头,就想过去坐下来休息一下。走到石上,放下摄影包,便习惯性地往周边扫视了一圈,不看不打紧,一看有点吃惊:在区区几平方米范围内,至少有六七只螳螂在水边徘徊;还有两只螳螂漂浮在水中,已经死了。它们有两种:较多的是广斧螳,较少的是中华大刀螳,它们均为本地常见螳螂种类。
下图,一只即将投水的广斧螳。
我知道,它们都是被铁线虫寄生的可怜虫——就是像被下了传说中的蛊一样,会不由自主地走到水边,然后鬼使神差似的“主动”投水而亡。我以前多次见过这个场景,但一般都是看到一只螳螂,从未一次性见到这么多螳螂在溪边。
下图,一只漂浮在水面的中华大刀螳。
于是,我开始仔细观察这些螳螂的行为。
一只螳螂慢慢走到水边,略作停顿,便走入水中,低头入水,将自己的大半个身子都浸在了水下。不过,过了一会儿,它又转身出水,又在岸边发呆。不久之后,它再次步入水中。
下图,身子浸入水中的广斧螳。
另一只螳螂站在岩石的高处,轻轻摇晃着身子,忽然间,它竟振翅起飞,然后如跳崖般直坠入水。急流随即将它冲走,我的目光跟随着它,但见在一个水流的拐弯处,它像是忽然惊醒了一般,奋力振翅,企图从水中逃离。幸好那地方水很浅,它成功了,浑身湿淋淋地站在岸上,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下图,水边的广斧螳。
有只螳螂从上游飘来,一动不动,我以为它已经死了。然而,当它的身子触碰到平坦的石岸时,它居然动了起来,接着还走上了岸。
但无论上面哪一种情况,这些早已神志不清的螳螂都不会摆脱最终死于水中的命运——没办法,控制它们的不是自身,而是铁线虫。我同情它们,但无法出手救活现场的任何一只螳螂。因为,这是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决定的,人类无能为力。
下图,溪流浅滩处的铁线虫。
然而,尽管如此,接下来我还是见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
一只投水的广斧螳被溪流裹挟着快速冲往下游,它已无力挣扎,似乎已完全听命于残酷的命运的安排。然而,就在它被冲下一个微型瀑布的瞬间,强烈的求生欲突然“激活”了这绿色的虫子,只见它挥出右前足(即螳螂的一对捕捉足之一,用于捕食猎物,足上多锯齿),竟牢牢地钩住了看上去非常湿滑的石壁。就这样,任凭奔腾的水流不停地击打在它身上,水花四溅,它始终依靠单足,牢牢地“钉”在原处。
下图,急流中的广斧螳。
我看得惊呆了。眼前的场景,就像是电影中的惊险镜头:仿佛一个人单手抓住悬崖的边沿,努力使自己不坠落,而此时,急流又已经涌来……
十几分钟之后,这只勇猛的螳螂终于体力不支,被水冲走,转眼不见了踪影。
生命的无奈、不屈、坚强与伟大,都浓缩于那只久久地、苦苦地与铁线虫、激流相抗争的广斧螳身上。最终的命运或许无法改变,但不管如何,它已经尽最大努力争取过了——出于生命的本能,也体现了生命的尊严。
当然,最后也得说说清楚:一向以凶猛著称的螳螂,又怎么会俯首听命于铁线虫的驱使呢?简单说来就是一下几个步骤:一,一些昆虫在喝水或在阴湿地方活动时,喝入了铁线虫的卵或被铁线虫的幼虫钻入体内;二,螳螂捕食了这些已被寄生的昆虫,从而也成为铁线虫的下一个寄主,铁线虫的幼虫在螳螂腹内不断长大;三,铁线虫在螳螂腹内长为成虫后,通过一种神秘的机制驱使着螳螂投水,好使自己回到水中进行繁殖;四,铁线虫成虫从水中的螳螂身体钻出来,寻找异性进行交配,然后产卵,进入下一个寄生的轮回……
下图,中华大刀螳在捕食昆虫。
这么说来,好像铁线虫非常邪恶、可怖,但我不恨铁线虫,就像前面说过的,这只是万物相生相克的一环而已。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才是我们作为人类应有的态度。
作者简介
张海华,网名“大山雀”,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哲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媒体人、自然摄影师、博物作家。有17年野外摄影经验,业余主要致力于野生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野花、昆虫等方面的拍摄及自然文学创作,著有《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夜遇记》《东钱湖自然笔记》《诗经飞鸟》《神奇鸟类在哪里》《神奇鸟类在身边》《龙观自然漫步》等。
一审 郑娅敏 二审 徐杰 三审 杜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