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棹庐主|如来真心要传法东土吗?——如来的谎言(之十)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上回庐主讲到,如来佛祖在盂兰盆会上提出了要将三藏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的想法,而且,还专门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大唐寻个善信,以便前来灵山求取真经(小说第八回)。
那么,当唐僧师徒“苦历千山,询经万水”(第八回),真的来到灵山求取真经的时候,如来佛祖是不是就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把三藏真经全都传给了唐僧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小说第九十八回,如来佛祖对唐僧是这样说的:“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
如来佛祖接着又说道:“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随便从三十五部经书中各检出几卷交给唐僧,这就是如来佛祖对唐僧取经的真实态度!
那么,唐僧最后在灵山求得了多少经书呢?
小说写道,阿傩、伽叶一共检出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与东土圣僧传留在唐”。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急了,什么?什么?唐僧取经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竟然只求得了三分之一的经书?而且,还都是随手拣出来的,并不完整?
是的,这位看官您没有看错,如来佛祖真的只是在三十五部经书中,每部随便拣了几卷就打发了唐僧!
恍惚之间,庐主竟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那就是唐僧好像并不是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亲自选定的取经人,反而只是一个随便用一碗米饭就可以打发走的行乞人。
难道如来佛祖先前所发的那番要将三藏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的宏愿,此时都已经丢到爪洼国里去了?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那么,如来佛祖在取经问题上为什么会出尔反尔呢?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再细读一遍如来佛祖起先对唐僧所说的那番话,那么,一切就都不言自明了。
因为,答案就在如来佛祖的那段话语中。
如来佛祖是这样说的:“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如来佛祖说得很清楚,那些比丘僧只是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诵了一遍,就讨得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而且,如来佛祖还觉得比丘僧这样做,实在是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所以,你唐僧作为东土大唐的取经人,现在居然敢空着双手来取经,那么,当然不能传有字真经了。
按照如来佛祖的说法,他让阿傩、伽叶从三十五部经书中每部各拣几卷给唐僧,其实已经给足唐僧面子了。
所以,黄星周就在第九十九回的回前总评中,这样调侃道:“西方三藏之经,其得取归东土者,仅居三之一,于数原属不全。然五千四十八卷,已满一藏之目。是自西视之为不全,而自东视之则犹大全也。”(黄星周点评《西游记》,中华书局)
原来,如来佛祖先前所说的那番传经东土的豪言壮语,其实全都是套路而已。
因为,在利益的照妖镜下,一切全都显了原形。
小说读到这里,庐主对如来佛祖的厚颜无耻,也真的是醉了。
现在,庐主回过头来,再来回答前文留下的那个梗,那就是谁是西牛贺洲最贪婪的人?
其实,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
这个西牛贺洲最贪婪的人,就是如来佛祖!
五、小说编写者笔下的如来佛祖
那么,小说编写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如来佛祖呢?
在庐主看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调侃如来佛祖。
在小说中,对如来佛祖的调侃是很多的。
比如,滑稽的迎接场景。
庐主在前文已经讲过,如来佛祖从天庭回到灵山时的迎接场景,居然是释迦牟尼涅槃时的场景;而如来佛祖面对众弟子所讲的那番话语,其实是释迦牟尼的临终遗言。
又如,可笑的自我介绍。
小说第七回,如来佛祖对孙悟空自我介绍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看官您看,如来佛祖这短短的两句话里,竟然有四个错处:
一是,“释迦牟尼”并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与“释迦牟尼”是两尊不同的佛。两者的区别,就像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红一样。
二是,“释迦牟尼”并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创建的。释迦牟尼在《阿弥陀经》里告诉舍利弗长老,西方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之遥:“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三是,“释迦牟尼”并不能自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归命、敬礼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是“归命无量寿佛”,是净土宗的“六字洪名”。《观无量寿经》:“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所以,孙悟空见了观音菩萨,是这样说的:“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第五十五回)
四是,“释迦牟尼”并不是“尊者”。“释迦牟尼”是佛,而“尊者”一般是指智德皆胜,可为人师表的圣众。《无量寿经义疏》:“尊者是御人之号,举德标人,故称尊者。”
人民文学本对如来佛祖的这句话有个注,说是“‘南无’——就是顶礼、致敬的意思。这里是作者误用的。”
不过,庐主倒觉得这并不是小说编写者的误用,反而是小说编写者的妙用,体现了小说编写者刻写人物形象的高明之处。
因为,小说编写者正是通过上述细节的描写,写尽了对如来佛祖的调侃之意。
小说编写者就是用这样的调侃笔触,揭开了笼罩在如来佛祖身上的那庄严宽厚的长者面纱,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什么叫做虚伪,什么叫做纵恶,什么叫做利欲熏心!
原来,这个高坐在莲台之上,法相庄严的如来佛祖,其实就像黄眉怪所变化的那个假如来一样,是个“言清行浊,口是心非”的无耻小人!(张书绅《新说西游记》,第六十六回评语)
于是,那取经的场面也就由庄严变成了滑稽,由崇高变为了可笑,“我佛造经传极乐”的愿景,当然也就成了一个冷冷的笑话,漂浮在众人的心间!
最后,庐主还要再次声明,庐主文中所说的如来佛祖,仅指《西游记》小说里的如来,而与佛教中的如来佛祖无涉。
一审 郑娅敏 二审 徐杰 三审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