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话共富 | 三十年,1300多家企业,年总产值200亿元,余姚这个村的创业故事太励志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您留意过吗?您家卫生间、厨房用的金属软管、毛巾架、水龙头、花洒等卫浴产品,很有可能就产自余姚市陆埠镇江南村。该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暖器材集散地和生产基地,陆埠镇也荣获了“中国水暖器材之乡”称号。
来到江南村(2001年,原孙家、余计、傅家、花门头、应家闸合并成江南村)村口,就能看到一座高大的门楼,上面写着“江南水暖城”。这里的水暖生意起步于上世级八九十年代,从20多家水暖加工企业发展到现在的1300多家,全村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实现了一个产业兴一座城、一座城富一方百姓。这份闪亮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新老江南村人的拼搏,也离不开一任任村书记的努力。
江南村村口
视频制作 贺艳 实习生 李睿清
江南村村民几乎家家都办厂,规模或大或小。“我们这儿的工厂有生产直接面向顾客的水暖产品的,也有为水暖厂家提供原材料的。”现任江南村党总支书记孙余庆介绍说。
今年48岁的孙余庆也经营着一家水暖加工企业。他说,上世纪80年代,当地就有不少村民下海经商,办起了专业生产水暖产品的工厂。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发展经济,原孙家村党支部认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经过市场分析,提出了“兴办水暖专业市场,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思路。经过两年的发展,形成了20多家小规模的水暖加工企业。当时,16个大类、368个品种的“舜孙牌”水暖产品的销量稳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
1994年,原孙家村党支部利用政策优惠,在孙家至陆埠镇的道路两边开发水暖城第一期工程,9幢,一幢4户,共36户,一批从事水暖生产加工的企业迁入水暖城。一年运营下来,水暖城内的各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使当时的村集体班子更加充满了信心。紧接着,水暖城第二、三、四期工程也陆续开工。经过四期建设,到1997年江南水暖城年销售额达4.76亿元,利润总额2600多万元,已发展成国内规模较大的水暖器材和原辅材料的集散地。
加工水管
2001年并村后,新的江南村集体班子利用江南村水暖城土地,在原有基础上又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当年,经农业部评定,余姚陆埠镇荣获“中国水暖器材之乡”称号。
孙余庆于2005年进入江南村村委会工作,2010年担任江南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看来,2010年前后,江南水暖城发展再次驶入快车道,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企业数量都有进一步的提升:“一部分企业抓住了外贸出口的机会,一年产值从几百万元迅速增加到了几千万元;还有一部分技术工经过原始积累后,也开始办企业。”
孙余庆至今还记得,2010年带着两个刚开始办厂的小年轻去参加广交会的情景,往后跟着他去参加广交会的企业越来越多。他一边收集行业信息,一边还要联系展位。目前,江南村的水暖产品已远销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希腊、丹麦等国。
2011年,江南村成立商会,会员单位大多数从事水暖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江南村的水暖企业也纷纷把水暖产品推上阿里巴巴、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商会适时推出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销售的培训。2015年,江南村荣获省级淘宝村。目前,很多企业在线上的销售额已超过了线下,再一次成功转型。
孙余庆(右一)和年轻创业者交流互联网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南村目前1300多家水暖企业中,有300多家是新江南村人创办的,他们来自安徽、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余姚市金蛇王管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肖玉来自湖北,2009年和先生一起在江南村开始创业。“这里的经商环境好,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政策都是一样的,村里对我们很友好。”肖玉告诉记者。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江南水暖城下一步路该怎么走?孙余庆翻开笔记本,划了两个重点:优化环境,成立小微企业园区,给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因为目前1300多家企业中只有200余家注册了品牌。
专家点评:
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朱美燕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南村紧紧抓住了市场机遇,依托水暖产业,形成了加工贸易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完成初步积累后,江南水暖城统一规划,建立专业市场,形成了集群效应,也吸引了新江南村人在此创业安家,使得聚集产业进一步扩大,同时开拓国外市场,近年来搭上互联网“快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江南水暖城通过一次次转型升级,成为浙江省块状特色经济的一面旗帜,也走出了一条市场兴村、村强民富的共富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以村书记为首的村集体领导班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共富路上的领路人。接下来,建议江南村集体领导班子和江南水暖城的企业要抓紧做好品牌建设,通过品牌赋能,企业的路才能越走越宽,才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贺艳 编辑 吴灵俊
一审 薛曹盛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徐叶 终审 陈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