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女企业家自创山货品牌,每年可为村民创收上千万元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在奉化区大堰镇的很多村,村民之间口口相传一句话“东西卖不掉,就找王国仙”。
1975年出生的王国仙是大堰镇王家村人,20岁走出山村到宁波创业。她回家探亲时,经常看到村民因为卖不出笋干、粉丝、番薯、芋艿头、鸡蛋等土特产而难过流泪,于是经常帮村民兜底带货,不赚取中介费。
为了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她又自创品牌,每年可为村民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自己过得好不算好,带领村民一起好才是真的好。我是大堰人,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村民,很开心。”王国仙说,只要自己干得动,就永不退休。
视频制作 记者 贺艳
自掏腰包20多万元举办水蜜桃节
王国仙天生爱折腾,做过服装、零售、宾馆、餐饮等行业,积累了不少商业经验和人脉资源。
她的老家大堰镇是奉化区唯一的全山区乡镇,山高地贫,环境是好,但村民收入普遍比较低。回大堰老家探亲时,她看到村里的伯伯叔叔家里有滞销的笋干、粉丝、番薯、鸡蛋等土特产时,就会兜底收货,拉到宁波卖给餐饮店。为了把土特产都能卖出去,王国仙不赚取中介费,还得自己倒贴车费。
出生于农村的王国仙非常明白,农民不怕辛苦,但却害怕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也碰到过此类事情。当时家里种了一种中药,需要人工掐掉带刺的枝叶,一家人掐得手指伤痕累累,结果却没人收购。还有一次家里种了青豆,等收上来了却说不收购了,只能晒青豆干,结果家里到处都是青豆。”因此,当王国仙自己事业小有成就时,就想带动发展乡村经济,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有一次,王国仙回老家时刚好是吃水蜜桃的季节。邻居请她吃水蜜桃,说着说着就哭了,原来辛辛苦苦种的水蜜桃卖不出去,连化肥成本都收不回来。这带给了王国仙极大的震撼,也让她下定决心帮助村民卖货,不让他们的辛苦白费。于是她到处找人推销水蜜桃,能卖多少是多少。外人不知道的是,那一年,她顶着烈日收购、推销水蜜桃,脸部、手部等皮肤被晒伤了。如今出门,她只能穿长袖、戴手套,不然太阳一晒,皮肤就会起疙瘩。
王国仙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2016年7月,她自掏腰包20多万元举办了大堰首届水蜜桃节,活动邀请了餐饮、旅游、电商、自媒体等1200多人。通过这次活动,外界才知道,原来大堰也有高品质的水蜜桃。大堰水蜜桃的知名度逐渐打开。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1月,王国仙当选为奉化区政协委员,提的第一个建议便是修缮大堰通往奉化城区的道路。2018年,该道路开始改扩建。如今,大堰通往奉化的道路已升级为平整、宽阔的柏油路。
知名度有了,路也修好了,水蜜桃也不愁卖了。王国仙介绍说,今年水蜜桃的收购价普遍在20元—28元/公斤,最高达到40元/公斤。
自创品牌,每年可为村民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
为了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村民的收入,2018年1月,王国仙推出“大堰有礼”品牌。她收购村民的土猪肉、番薯粉丝、高山茶籽油、土鸡蛋等几乎所有的大堰特色农副产品,经过质检把关和包装,然后冠名“大堰有礼”,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大堰高山的农产品味道很鲜美,但销路没打开,我把大堰的农产品整合起来,做成一个品牌。”王国仙说,大堰村民很好客,客人来了就把最好的农产品给客人吃,所以冠名“大堰有礼”。经过数年的发展,“大堰有礼”品牌已经有了很高的美誉度,每年可为村民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
王国仙在大堰镇箭岭村了解今年的水稻、番薯等种植情况
大堰镇共有竹林53000亩,占整个奉化区竹林总面积的一半,笋也是当地村民的一笔主要收入。但是这几年由于疫情,笋的销售受到较大冲击。王国仙见此,急村民之所急,加大了笋的收购量,尤其是对偏远的董李片、万竹片等几乎全部都收。市场上的笋比较多,王国仙不但没有压低收购价,而且一年年在提高价格。今年,她把新鲜笋的收购价提高到了2.4/公斤,共收购了52万多公斤,总金额124万多元。
这些收购来的笋,王国仙和团队精心调研、策划,在原先加工笋干、笋丝干菜、羊尾笋等产品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款小罐油焖笋,鲜嫩清淡的口感,精致、方便的包装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对于这款产品,王国仙无论是从原料还是工艺都严加把关,因为它关系着大堰村民的钱包。“如果它能越做越好,我就有信心把鲜笋的收购价再一步步提高。”
精心打造“大堰有礼”品牌,善于商业运作的王国仙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优质食物,让消费者对食品产出地心生向往,充分发挥地域品牌魅力,吸引更多人实地到大堰旅游观光。近年来,大堰镇通过农业精品化打造和观光旅游业开发,村民人均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
帮老助小,热心公益事业
王国仙不仅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还热心于公益事业。近日,宁波晚报记者跟着她来到大堰镇,中秋节快到了,她给生活相对困难的老人送去了红包、月饼。
中秋节快到了,王国仙给老人送去红包、月饼
当天第一站来到南溪村沙柯自然村的汪兴根老人家里。老人今年86岁,7年前到王国仙承包的农庄干活而认识。
“当时叔叔已经79岁了,这么大年纪还来田里干活,我就跟他聊了起来。原来,叔叔的老伴因中风引起偏瘫,在家卧床。叔叔想出来赚点钱补贴家用。”直接拒绝怕伤老人自尊,王国仙就给他安排了相对轻松的活。
从这以后,她就一直惦记着汪兴根老人,逢年过节,总要上老人家里看看,带点礼物塞个红包。而老人待她也如同女儿,每次回去都会在她的车子后备箱塞上一些蔬菜瓜果。
“这个姑娘良心再好没有了,跟自己女儿一样的。”回去时,汪兴根老人一直把王国仙送到村门口。
王国仙看望汪兴根老人
正能量的故事还有很多。
有一次,王国仙听说一个50多岁的村民失去了丈夫,独自辛苦打工供孩子上大学,立即从钱包里拿出一沓钱来,让她给孩子添点学习用品。王国仙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积极发动身边的人汇集更大的爱心。
在她的发动下,浙江大学宁波校友会的校友乡贤、宁波市奉化经济促进会的企业家乡贤纷纷伸出援手,共同资助奉化及贵州地区的困难孩子实现上学梦想,还为因病致贫的老年人募捐善款。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贺艳 编辑 曾梅
一审 戴晓燕 二审 庞锦燕 三审 赵鹏 终审 杨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