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87个“小候鸟”家庭参与的调查里,家长们想说这些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喜迎二十大 筑梦向未来”2022年宁波市关爱“小候鸟”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启动前,我们设计、发布了这份面向“小候鸟”、困境(留守)儿童及他们的父母的调查问卷,并在一周不到的时间,回收了1887份有效答卷。
此前,我们已经对调查问卷“孩子篇”的情况展开了分析(详见“小候鸟”问卷调查之孩子篇报道→),现在,让我们从家长们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诉求,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小候鸟”问卷调查之家长篇】
在宁波打拼的“小候鸟”家长们过得怎么样?
1887份“家长篇”问卷中,参与调查的家长是孩子父母的,有178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4%,其余则是祖辈或其他亲戚。
这些家长的学历主要是初中,占总数的近半数,小学(10%)、高中(22%)和大专(13%)相加为45%左右,本科生仅8%,研究生及以上不到1%。
他们从事的职业以制造业为主,占了四成,其次是占13%的饮食服务业及5%的建筑业,其他行业人数比例都较低。
有超七成以上的“小候鸟”家庭居住在租房里,住在自购房里的有23%,公司提供宿舍的有4%,还有极少部分人选了“其他”,如农村自建房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将近八成的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税前)以下,10-20万收入的占16%,其他高收入的仅为5%左右。
受访家长中,愿意长期留在宁波的占了八成,也就是说,大家对宁波的工作生活环境还是比较认可。其中,愿意在宁波落户的最主要原因,选择孩子上学方便的,有43%;因宁波生活环境好而选择留下的,占25%;认为宁波就业容易待遇更好的,有16%;因习惯宁波生活而不愿离开的,也有12%。
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两成的受访对象不愿长期留在宁波。问及原因,高房价毫无悬念地成为主要因素,占比超过了一半(53%)。而认为生活成本较大而不想长期留下的,占18%。
当被问及需要政府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时(多选题),超七成家长都有希望政府提供积分入学的意愿,其次是积分落户和积分租赁补贴,分别占了33%和30%;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和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会服务、司法服务等普惠型服务需求也较大,分别有25%和27%。这进一步印证,孩子入学问题在年轻父母心中是头等大事。
问卷显示,“小候鸟”家庭基本上是一孩二孩状态,比例为91%。
受调查人群中,有超九成的家长,目前已将孩子留在身边抚养或上学,可见宁波正在以极大的包容性欢迎这些新居民留在这座城市。在孩子和父母分开生活的147户家庭中,父母没有时间看护孩子、经济条件不允许、孩子上学的学校不好找等成为了他们分离的主要原因。
“小候鸟”家庭亲子关系如何?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烦恼吗?
父母们辛苦打拼,是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那“小候鸟”家庭的亲子关系如何呢?
数据表明,“小候鸟”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是比较到位的。超一半的家长在孩子每次遇到不开心时都会对孩子及时关怀到位,而43%的家长发现了也是会关注的,认为孩子不需要管的仅占1%。
有超半数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认为最需要关心的,是孩子学习是否进步的有26%;最关心孩子品行是否端正的占16%;关心孩子是否有出息的2.38%。
当然,孩子们愿意向父母求助的比例(89%)也和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的比例(88%)是接近的,这说明,孩子和家长的基本信赖建立得不错。
而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大多数是正面的,开朗、善良、大方、热情这些词句有25%-77%左右的选择率;内向和倔强这种中性的评价在22-26%之间;孤僻、暴躁、任性这些相对负面的评价在2%-19%之间。
此外,有52%的家长认为自己在以身作则方面做得很好,也有47%的家长认为自己有此意识但没做好。总体来说,“小候鸟”家庭的亲子关系比较融洽。
在被问及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困难时(多选题),很多家长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三点:
“孩子不听话,越来越不好管”,占48%。
“网络对孩子影响大,不知道如何指导”,占41%。
“孩子的学习是最大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帮助他提高成绩”,占40%。
其实,很多家长都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成长的根本,但与孩子交谈得比较多的话题里,有1139位家长选择了与学习相关的(60%),这一数据与之前的“孩子篇”中,有73%的孩子们感觉到学习压力结合起来分析,就可以感受到,家长们关心孩子学习的方法和与谈话内容确实是有待商榷的。
而生活话题方面谈得比较多的家庭有31%,这也与“孩子篇”调查中,孩子显示自己热爱运动的30%左右的比例相差无几,两边数据一比较,正好说明,家长在生活理念上的引导,与孩子生活观的形成是成正比的。
专家意见:
政府该从孩子和家长双线入手,推动宁波广纳贤才
结合调查数据,浙江万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宁波妇女研究会会员吴萍鲜认为,受调查人群绝大多数是在宁波工作、生活的新居民,已将孩子抚养在身边,且大部分家庭收入不高、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对宁波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很高,融入宁波的意愿很强烈。
深入分析这些家长们愿意在宁波留下的原因,她认为,把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好,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的人才吸引政策。她建议,政府要把政策的重点放在优惠各类人才,特别是在宁波工作优秀的工人技术人员,都应该尽量给予政策上较平等的优待,这样,宁波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广纳贤才聚力奋进的好地方。“此外,公租房和保障房需求这个问题,也值得政府部门认真思考起来。可以预见的是,将来是劳动力逐渐稀缺的时代,吸引年轻人也要靠保障房和公租房的配套。”吴萍鲜说。
关爱”小候鸟”活动
从调查数据中还能看到,家长们存在着对孩子成人成才的美好向往和自身较低的引导能力之间的矛盾。
具体说来,就是家长一方面对孩子成长有非常高的期待,另一方面确实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普遍没有系统性的安排,也没有很好地发现和回应孩子的真正需求,在激发孩子创新力、培养孩子能力方面力不从心。
“本次调查中,家长们的每一个期待后面,实际上都代表了比较大的一个群体的需求,即宁波重要的制造业庞大的工人队伍的迫切需求,这些家长的问题都应该看作比较有代表性的表达。”吴萍鲜希望,有关政府部门对于家长们提出的“托管机构”“正规科普”“心理建设”等要求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关怀工人们的需求,推动宁波公共服务均等化向均质化阶段迈进。
“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窗口’,宁波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先期尝试,为全国的建设作出示范,趁机把自己吸引人才的硬实力锻造出来。”吴萍鲜说。
她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从孩子和家长双线入手,一方面,以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条件为活动设计的依据,以提升孩子们自信和心理调适能力为活动内容,以宁波教育局教育讲师团成员为依靠力量,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孩子们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成为爱祖国,爱家庭、爱自己和爱社会的未来建设人才。
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培训中鼓励家长掌握合理的技巧,让家长以身作则的行动能够达到真正多赢的状态。例如,通过“小候鸟”活动的牵线搭桥,及时对“小候鸟”以及宁波类似的家长群体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引导,动员一批有社会服务意愿的专家,为宁波市家庭教育的发展尽一份义务。
“关爱‘小候鸟’活动本身就是政府、社会和社区合作的结果,在‘小候鸟’活动中多设计一些互助的项目,建构互助型社会,是宁波走共同富裕道路一条应该选择的途径。”吴萍鲜表示。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王思勤 朱琳 编辑 肖勇
一审 郑昕玮 二审 庞锦燕 三审 任山葳 终审 刘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