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个先行” 党旗飘扬一线”③ | 进企业、听吐槽、解难题,工会干部当起了助企纾困“服务员”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中间还夹着大叠的文件、资料和区位图——这份随身“行头”,市总工会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龚晓敏总是捧在手里,方便随时拿出来作记录。
最近,这位“娘家人”多了一个身份,作为我市“千名干部助企纾困”服务活动中的一名党员干部,他现在还是“一对一”精准对接企业的助企服务员。这也使得他的工作日程总是排得特别紧,走访企业、记录问题、沟通协调、报告反馈……
部分难题有了初步“解法”
吃好午饭,他直奔园区
6月27日中午12点半,烈日当空,在单位食堂吃好午饭,龚晓敏发动汽车,径直朝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去。“上周刚去那里调研了几家企业,带回的部分问题现在有了进展,要再现场对接下;另外,争取再去走访几家企业,听听他们还有些什么期盼和诉求。”
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地处宁波西北部,距离主城区有二三十公里路程,是宁波近年来崛起的一个知名高新产业园区,新材料、新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科学等产业是它闪亮的“招牌”。园区涌现出长阳科技、激智科技、赛特威尔、科诺精工等一批国家级制造单项冠军企业,并荣获中国光电膜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企业位于城郊,到市区交通不便,周边缺少文化娱乐活动,工人招聘有难度……上次收集到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初步答复了。”抵达园区管委会会议室,龚晓敏没有客套,和两家企业及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开诚布公。他已和江北区总工会乐晶晶副主席充分对接,在积极用好宁波市总工会“助企十条”的基础上,筹措安排职工文娱小分队、流动体检车进企业,同时协助企业招引培训电气工程等专业人才。
龚晓敏(左)和管委会、小遛共享负责人一起“看图说话”,探讨交通短途接驳方案。 摄影 滕华
年轻人们的心,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为解决周边员工的交通短途接驳问题,龚晓敏邀请了小遛共享宁波区域负责人也来到管委会,几方人马对着墙壁上的园区地图探讨进驻方案。面积多大、需要哪些配套供应、能否盈利,这些细节问题,他都详细确认并记录,“我都带回去,希望下次来,可以有好消息”。
解难,也解惑
与企业敞开心扉聊肺腑之言
在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87平方公里核心启动区内,拥有工业企业100余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1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毛轶佳说,园区半年度产值能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
但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并非没有“烦恼”。龚晓敏最想听的,正是这些敞开心来说的肺腑之言。
“现在我们公司就面临一个难题,不知还要不要接这家企业的订单?”园区一家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说,他们有个客户是本地的一家知名企业,对方现在有一些资金方面不好的传闻,这让他们犹豫着还要不要继续保持合作关系。“希望政府能出面协调银行、保险等多方面机构,为对方做一个全方面的经济状况‘体检’,把风险精准量化。摸清‘家底’了,才能给我们信心。”
“是的,为困难企业纾困解难是一方面;为迷茫的企业解惑,重建信心,让企业可以放开胆子干,也是我们可以尝试去做的。”龚晓敏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下,“回头我会整理成报告,向主管部门进行呼吁。”
当好助企服务员
这是担当和使命
从管委会走出,龚晓敏又来到宁波科诺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查看这里的生产情况。这是一家专注于汽车轻量化铝合金新材料的单项冠军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稳健。盛夏的车间,不一会儿汗水就浸湿了衣服。企业订单情况怎么样,产品的竞争力是否够“硬核”,生产运营还有没有什么难题……围绕这些问题,他和企业负责人拉起了“家常”。
龚晓敏(右)在科诺精工里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倾听企业诉求。 摄影 滕华
“这个6月是我们历史上产量第二高的一个月了。一切都很好,唯一的要求就是电力一定要保证啊!”科诺精工的总监徐惠亮说,现在园区不少企业的订单行情都很好,企业加足马力生产,对电力需求叠加下来,都不免担忧电力保障问题。
“放心,我们已经在行动了!”龚晓敏的本子里,关于用电的诉求已一再“刷屏”。他说,现在市直部门江北助企小组和区经信局盯得最紧的就是供电保障了。“迎峰度夏的应急预案已在制定中,和电力部门的对接也在进行中,我们会尽全力保障咱们园区企业的用电需求!”这句肯定的回答,就像一颗“定心丸”直抵心间。
这么奔忙,不觉得辛苦吗?“我们工会就是职工和企业的‘娘家人’,助企纾困是份内事,还有一些‘亲戚’(企业)没来得及走访,这笔‘帐’我都记在心里的。哪还考虑自己辛不辛苦,只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啊。”在回程的路上,龚晓敏对记者说,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这时候企业和职工遇到了困难,我们党员干部站出来、当好助企服务员,就是担当和使命。”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滕华 编辑 诸辰
一审 房伟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卢科霞 终审 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