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周东旭做客hitalk论坛,讲述茶与宁波海丝之路历史上的那些事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视频制作 记者 朱立奇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5月19日晚,青年学者周东旭做客hitalk论坛,为线上线下的读者带来一场主题为“茶与宁波海丝之路”的分享会。1个半小时的讲座,从海上茶路、悠久的交往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历史上茶叶与宁波海丝之路发生过的那些事。
唐代:中国茶种输出海外最早记载来自明州
日本遣唐使到大唐,历史上有三条航线,其中一条被称为“南线”,是在日本难波(今大阪)登舟,通过濑户内海,从博多(今属福冈)直接横渡东海到大唐的明州(今宁波)。
“‘海上茶路’始于唐代,从明州港而达周边诸国,直至遥远的非洲,不但出运大批越窑青瓷茶器皿,更将浙东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向外传播。唐宋时期,明州茶文化欣欣向荣的社会背景,为开拓、发展‘海上茶路’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周东旭说。
唐贞元二十一年(805),日本僧人最澄(767—822)到天台山等地学佛后回国,将天台山、四明山茶籽带回日本播种,其中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茶园延续至今,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之一。这是中国茶种输出海外的最早记载。最澄来去中国,均从明州(宁波)上下船,并先后在宁波寺院小住,由明州、台州府颁发给他的度牒,简称“明州牒”,至今仍保留在日本,被尊为国宝。
宋代:日本“茶祖”曾在宁波居住两年
宋代,上林湖瓷器和明州茶州茶已经成为输往高丽必不可少的大宗货物。高丽还直接引进明州的制瓷技术人才,至康津地区传授建造窑炉、装烧、装饰等一整套制瓷技术,并在当地大量生产茶具。
宋宣和五年(1123),北宋官员、使节徐兢出使高丽,带去的物资中就有茶叶。徐兢到达高丽后,发现高丽人早就学会了中国制茶及烧煮的方法。而且已经使用一整套的茶具。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徐兢对高丽的饮茶之风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客人来访,主人奉上茶汤,必待客人饮尽,主人方喜。“丽人谓汤为药”,“每见使人饮尽必喜,或不能尽,以为慢己,必怏怏而去,故常勉强为之啜也”。
日本的荣西禅师在南宋乾道四年(1168)、绍熙二年(1191),两次从明州入宋学佛。第二次在中国停留了四年多,其中两年多随师傅虚庵怀敞在明州天童寺修行。除了佛教方面的造诣,他对陆羽《茶经》和中国茶文化也颇有研究,所著《吃茶养生记》是日本第一本茶文化专著,被尊为日本“茶祖”。
近代:宁波茶厂负责人被尊称为“红茶大王”
1840年以后,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与外国的交流也愈发频繁。清光绪十九年(1893),俄国皇家采办商波波夫邀请宁波茶厂副厂长刘峻周,带领11名技工,携带大量宁波茶籽茶苗,经海路到当时俄国的藩属国格鲁吉亚种茶,并取得成功,开植茶先河。人们至今习惯将当地的红茶称为“刘茶”,刘峻周被尊为格鲁吉亚的“茶叶之父”“红茶大王”。
中国良好的茶树种子与精湛的制茶技术也遭到了一些别有用心人士的惦记。1839-1860 年,英国人罗伯特 . 福琼(robert fortune)由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派遣,在中四次来华调查及引种。他从中国偷走了茶树种子和制茶技术,让印度、斯里兰卡成为茶叶生产大国,让茶叶成为世界性饮料,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当时的经济地位,所以后人把他称为改变世界的超级盗贼——“茶叶盗贼” (the tea thief)。福琼在1844 年曾来过宁波,不过是否从宁波窃取了茶叶种子,已无从考证。
现代:“甬为茶港”受到广泛认可
茶从中国出发,沿着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从中国飘出的袅袅茶香跨越千年,芬芳了人间。
2011 年,根据“杭为茶都”的成功经验,宁波学者基于古今宁波港出口的大量茶叶茶具,提出了“甬为茶港”的新概念,得到了茶文化学界的认同,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富有建设性地指出:“杭为茶都”与“甬为茶港”珠联璧合,是浙江乃至中国茶文化的两张金名片,各有优势。
2013年4月24日,在宁波举行的“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上,90 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通过《“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共识》,确认宁波是中国历史上输出茶种年代最早、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城市。
据相关资料,当代宁波港依然是茶叶的主要出口港,近年来每年出口茶叶约12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朱立奇
通讯员 张怡 编辑 李晓颖
一审 郑昕玮 二审 李秀芹 三审 徐效文 终审 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