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好人·“疫”线面孔 | 基层防疫战线上的“女汉子”:用初心守护家园平安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今年1月7日深夜,记者见到王维琤时,她正借助路灯的微光紧急布置核酸检测点。身着防护服,连日奋战在封控区的她,令人心疼。5月9日再见她时,“浙江好人·‘疫’线面孔”荣誉名单已经出炉,宁波七位基层典型人物入选,其中就包括她。
王维琤,北仑区新碶街道百合社区党委书记。今天,记者镜头下的她依然奔忙在防疫路上,只是相比1月北仑疫情突发下的措手不及,现在的她依旧忙碌,却更显从容。
视频制作 记者 陈烨
一张“狼狈”的照片,让更多人看到她的不易
1月1日,因一起确诊病例,北仑启动i级应急响应,实施临时封闭管理。当天凌晨4点多,一通急促的电话将王维琤带到“战场”。
烫了美美的发型,蹬着黑色高跟鞋,到好友家跨年的王维琤,怎么也没料到新年的打开方式如此意外。她连家都来不及回,一路驱车赶到社区。
百合社区被划为封控区,每天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她像一个战斗力爆棚的“女汉子”:每天一轮核酸检测,涉及辖区6000多人,现场要统筹物资,协调人员,指导居民扫码登记;每天有数不清的电话要接听,吃饭如何解决?就医配药怎么办?滞留人员何去何从;每天要排查信息,扫楼喊话,确保应检尽检……
凌晨紧急布置核酸检测点,是王维琤当时的常态 通讯员供图
睡眠不能保证,一日三餐更是随便对付。“当时是刚拿起筷子,就有电话进来,等处理完,饭菜都冷了。有一天中午,一位居民把家里烧好的菜连盆一块儿端来,有红烧鱼、红烧肉,她说‘王书记,你把手机交给我保管,好好吃一顿饭’。”回忆4个月前的这一幕,王维琤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1月6日上午,在忙完第六轮核酸检测采样后,王维琤脚下一软,顺势瘫坐在地上。一位社工在不远处看到,第一反应是用手机定格这张“狼狈”的照片。社工将照片发到朋友圈,想法很简单:基层防疫的艰辛要让更多人看到,要让更多人理解并支持。
社工拍下王维琤瘫坐在地的照片 通讯员供图
一次“实战”后,让她在防疫工作中有了更多的笃定
回头看,彼时封控区里15天的艰难已经一晃而过,留下的是战“疫”中携手并进的凝聚力和事后复盘的宝贵经验。
当下,疫情多点散发,防疫这根弦始终得绷着。百合社区有300家企业,6000多名职工、居民,辖内更有进港中路、松花江路等集卡车辆主要通行路段。守住“小门”,并不轻松。
但历经“实战”,王维琤少了慌张,多了笃定。春节后开工,她在14家企业试点“四关卡”复工复产预案,包括“小门”测温亮码、厂区消毒、员工信息登记更新、动态政策上情下达等。如今,这套防疫措施在辖区全面铺开,并通过不定期巡查,确保企业筑牢防疫屏障。
4月初,国内多地发现集卡司机阳性病例。王维琤采取疫情“精准防控”和“关心关爱”双向举措,与社工一起设计制作面向集卡司机的民情卡,打印宣传单页,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并准备了一批防疫礼包。4月7日至今,她发动志愿者队伍每隔一天到重点路段排摸,同时收集集卡司机的“急难愁盼”。
在一次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中,王维琤还拉起两支固定的志愿者队伍,包括扫码登记和样本转运。队伍固定下来后有个好处,就是志愿者熟悉自己负责的环节,自然少了前期沟通和培训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核酸检测效率。
采访当天,王维琤依然在防疫路上。在辖区人才市场,与相关负责人沟通核酸检测点的常态化设置;在进港中路与松花江路口,为集卡司机派送民情卡和防疫礼包……
采访当日,王维琤依然奔走在防疫路上 记者 陈烨/摄
“浙江好人·‘疫’线面孔名单里有我的名字,最初还是一位居民打电话告诉我的,我感觉他比我还激动。”王维琤珍视这份荣誉,但也觉得受之有愧。“防疫工作不是我一个人能做的。当时在封控区,7名社工、130名志愿者与我并肩作战,还得到辖区企业、职工、居民的全力配合。”
她坦言,获得这份荣誉,有压力也有动力,她必须要做得比之前更好。“继续保持初心,守住家园的安全,为居民、企业做好服务,这就是我的职责。”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陈红 王凯 编辑 诸辰
一审 徐佳菁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赵鹏 终审 张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