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板是业余的,当志愿者是专业的!”宁波这个核酸采样点,有个手缠绷带的志愿者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5月5日上午,在鄞州区姜山镇朝阳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看到了一位手缠绷带的志愿者。她就是姜山镇蓉江村志愿者、核酸检测采样点行政点长胡雪丹,刚处理完公司的事又赶来帮忙了。
这个五一假期,她大多是在核酸检测采样点度过的。5月3日,她在核酸检测采样现场,手指意外错位骨折,伴有韧带损伤、充血,但她顾不上疼痛,坚持留下来继续服务。许多同事劝她去医院看看,她却说,“这点痛不碍事,我能忍!”
视频制作:记者 刘波
白天做志愿服务,晚上回公司加班
“85后”胡雪丹老家在重庆,是个宁波媳妇。她2012年开始创业,经营了两家公司,规模都不大。她说,很多时候,这些员工不只是员工,更是她志愿服务路上的伙伴。
“平时哪里需要帮忙,我在群里喊一声,大家都会来报名,特别给力!”哪里需要志愿者,胡雪丹就把公司业务暂停,把员工拉上。她常常自我调侃:“我当老板是业余的,当志愿者才是专业的。”
今年4月份,鄞州疫情发生时,胡雪丹就带着团队开始四处忙碌。4月9日至18日,他们每天在朝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核酸检测采样点服务。“我们根据采样时间调整公司工作安排。有的员工半天在公司,半天做志愿服务,有的白天做志愿服务,晚上回公司加班。”胡雪丹这样说道。
“五一”期间,胡雪丹本想让员工放假,休整几天,没想到疫情又起。
5月1日到5月4日白天,她带着十几名志愿者在蓉江村和朝阳卫生服务站服务。晚上,她和村干部商量第二天核酸检测采样的事宜。公司的业务,大多只能在深夜处理。“五一期间,基本上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女儿交给同学的家长和外婆托管了,家里的事完全顾不上。”
胡雪丹(左一)手缠绷带在核酸采样现场服务
手指骨折,她却忍着疼痛坚持
“我们整个团队很有经验,前期村里都开展过应急演练,这几天核酸检测采样,我被选为行政点长,带着团队和村里的其他志愿者一共67人现场服务,大家各司其职,配合得很好。”胡雪丹说,这几天基本上5点不到就要“上岗”了,给每位志愿者安排工作,交代注意事项,核对每一个细节。
早晨5时30分,志愿者开始准备;6时,医护人员到场;6时30分,采样就开始了。这个五一假期,志愿服务成了胡雪丹的日常。作为点长,她还要在景江路和朝阳路的两个点位之间来回奔走,帮助解决各类问题。
5月3日上午,在朝阳社区卫生服务站采样现场,有村民不肯扫码,被胡雪丹拦下。两人在拉扯之间,胡雪丹突然感觉手指一阵疼痛。“当时手指就肿了,我以为只是韧带拉伤,就没当回事。”
很多同事劝她去医院看看,她婉言谢绝。“没事,这点痛我能忍!”这个“女汉子”不顾劝阻,换了一只手继续在现场维持秩序。事后,她告诉记者,这个核酸检测点要检测5000多人,工作量大、人手少。“我怕我一走,大家忙不过来,我就咬咬牙再坚持一会儿。”
等采样点工作结束已经11点多了,朋友赶紧把她送到医院。经诊断,胡雪丹手指错位骨折,伴有韧带损伤、充血。治疗时,她才感受到一阵钻心的疼痛。
胡雪丹在核酸检测采样现场服务
公司员工和亲朋好友都被她带动了
采访时,胡雪丹几次婉拒。“其实,我们就是做着很平凡的事,没什么可采访的。”
胡雪丹在重庆上大学时,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到孤儿院送温暖。她直言,做志愿服务,已经是深入骨子里的习惯。
她最庆幸的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去年7月份,台风影响宁波,海曙洞桥多地被淹,胡雪丹和朋友开着皮划艇去救援。她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团队,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微笑明天”。这支队伍有17人,都是“80后”和“90后”,有她公司员工、亲朋好友等,连上二年级的女儿都被带动了。
在鄞州创业时,她带着公司员工每月两次去敬老院开展公益活动,成为惯例:平日有空就当文明交通志愿者,疫情时期“守门”,帮助村里老人理发;去年整个8月,她都在方舱服务,晚上回公司集体加班……这些年,胡雪丹带着她的团队东奔西跑,到处做志愿服务,常常把公司业务抛在脑后。她常说,“少做一两天生意没关系,但志愿服务不能耽误。”
胡雪丹和团队成员合影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吴海霞 余璐 编辑 李晓颖
一审 徐佳菁 二审 李秀芹 三审 卢科霞 终审 张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