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心声|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王勇:治病的同时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疫情时急时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
高速公路上,很多集卡司机现在吃住几乎都在车上,有的甚至半年没回老家了。
社区工作者变身“全能战士”,他们是“服务员”“垃圾转运工”“心理按摩师”“宠物饲养员”……
流调溯源队总是第一批冲进封控地;脱下防护服,他们又开始不停地拨打电话,每快一分、准一分,疫情扩散的风险就能减一分。
还有进驻方舱医院的工作人员,人们只能隔着口罩和面罩记住“大白”日夜守护的模样,他们中除了白衣天使,还有消防战士、公安干警、保洁及保安人员。
在这些被改变的日子里,还有很多是疫情改变不了的——
比如,对生活的勇气和希冀,对城市的热爱和理解……这些支撑着我们在不寻常的日子,过好我们平凡的生活。
一切都会好的,不是吗?
点击查看↑
王勇,今年45岁,是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宁波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副书记。
宁波方舱医院4月7日开始收治病人,4月29日正式休舱。在这段时间里,上午8点抵达方舱医院,晚上8点返回隔离酒店,每天工作12小时成了王勇的正常状态,加班到深夜也是常事。
“确实挺累,不过还在承受范围之内,毕竟我们医生、护士已经习惯了加班和长时间工作。”王勇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在方舱医院的这阶段工作经历很特别。
“病人是第一次进方舱医院,我们大多数医护人员也是第一次在方舱工作。一开始,我也有些不适应,隔着防护服、口罩、面屏,我们和患者的距离似乎一下子拉开了。”王勇说,不过,这种距离感,在一天天日的相处中很快消失了。
很多患者担心自己的病情,而医生多和他聊聊,他绷紧的神经就会明显松弛下来。对医患双方来说,方舱的居住条件、工作条件与正规医院自然有差别,可大家都没有怨言。医护人员的辛苦,患者也都看在眼里,非常感激、配合,甚至自发做志愿者。
最近,王勇收到很多患者的感谢信,情感朴素而真挚。王勇说,在方舱医院的工作经历对他有很大启发。“我更清楚地意识到,医生在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双方才能更好地携手努力,战胜疾病。”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童银舫
一审 孙美星 二审 李秀芹 三审 赵鹏 终审 唐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