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作家汪浙成卖房设立阅读基金:希望读书跟吃饭一样,很平常又离不了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日前,浙江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奉化籍作家汪浙卖掉自己住了40多年的房子,捐出其中300万元,设立专项阅读基金(点击查看原文→),这一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很多读者纷纷为他点赞。
对很多人来说,房子是一辈子打拼的目标,也可能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资产。86岁的汪浙成为何舍得卖掉房产,捐资设立专项阅读基金?4月27日,宁波晚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汪浙成。
视频制作 记者 贺艳
在奉化文化馆“打地铺”
饱读书籍考进北京大学
“是文学照亮了我的人生,是阅读改变了我的命运。多年来一直很想跟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和经验,所以这次设立专项阅读基金,一起推动全民阅读。”汪浙成说,专项阅读基金用于奖励和宣传全省爱书之人的典型事迹、阅读成果等,每年评选出5个“汪浙成阅读之星”,并颁发每人5000元的奖金,颁奖地点永久性设在奉化。
汪浙成于1953年17岁时考进北京大学,就读中文系。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考进北京大学,跟前一年夏天在奉化县文化馆饱读书籍大有关系。
他回忆,16岁那年,他帮忙为奉化县文化馆画宣传画,馆长破例让他住在馆里。当时,文化馆3楼有丰富的藏书。那个夏天,他白天背着颜料桶画画,晚上就随手铺两张报纸,枕上两本书,睡在文化馆的红漆地板上。他随手从书架上取下几本来读,有时候读着读着,发现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在文化馆“打地铺”的这段时光里,汪浙成读了不少书。这一经历为第二年高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培养了他浓厚的写作兴趣。
汪浙成从自己的人生经历,认识到阅读是获取知识、增进才干智慧和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多年后,他意外得知,奉化老图书馆竟是他的祖父与另外6位奉化乡贤一同策划筹建的。
为了让书籍照亮更多的人,同时也向祖父学习,2021年4月底,汪浙成将自己视为珍宝的一万多册图书捐赠给家乡,在奉化图书馆复刻了一间“汪浙成书房”。
设在奉化图书馆的“汪浙成书房”。资料图片
已交好养老公寓15年租金
退休金够平时生活零用
“奉化图书馆有了我的书房,不能一年到头不活动关着门,要让书房活起来,发挥它的社会效益,要开展各种活动。”汪浙成希望能够结合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读书活动,邀请学者专家作报告作讲座,组织成立读书人志愿者小组研讨等。然而,开展文化活动需要大量的活动经费,工资和积蓄有限,汪浙成就想到把房子卖掉,作为活动资金。
2021年4月底,汪浙成在奉化图书馆。 资料图片
他告诉记者,自己和爱人楼奕林从2015年起就经常会去杭州良渚文化村旁的养老公寓生活。“那里很安静,空气也好。周末住两天,平时回到家里住。
自从决定长期住在养老公寓以后,汪浙成一次性交了15年的租金:“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我没地方住,没钱交房租。我和爱人都是正高职称,退休金基本够花。”
“有了设立阅读基金的想法后,我想既然房子空下来了,就把房子卖了当成资金来源。”汪浙成表示,卖房一事征求过爱人和五个兄弟姊妹的意见,他们都表示同意。
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身体情况,他说,自己跟很多老年人一样,也患有高血压、关节炎、听力减退等慢性病,爱人的身体还过得去。
希望读书能常态化
跟每天吃饭一样
尽管已是86岁高龄,但汪浙成还在坚持写作。“基本上每天都会写一点,写得比较慢。”
同时,汪浙成还不忘发挥自己的余热,经常受邀在养老公寓、社区、图书馆开讲座,讲述阅读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激发大家对阅读的兴趣。
“不能把读书仅仅当做一个节日和活动来看待,而是要实现常态化。民以食为天,把读书当做精神食粮,希望每个人把读书当做吃饭一样,很平常,却又离不开。”汪浙成希望,大家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贺艳 编辑 庞锦燕
一审 戴晓燕 二审 李秀芹 三审 钱浩 终审 刘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