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近千亿元!宁波国资助力极氪打造超级“独角兽”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宁波在建设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4月11日,记者从市国资委获悉,北仑区政府、宁波通商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于近日完成极氪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投资合同签订。这标志着,总投资近千亿元的极氪智能电动汽车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也预示吉利抢占新能源车赛道的步伐正在加速。
根据协议,合同签订后,三方将进入全方位资本合作阶段,市区两级将陆续向此项目注入资金,推动极氪智能汽车的研发生产和上市进程。
极氪工厂总装车间 记者 乐骁立 摄
3年将推出6款新车
自极氪全球总部去年6月落地宁波后,项目一直在快速推进——去年8月完成战略融资,由英特尔资本领投,宁德时代、哔哩哔哩、鸿商集团和博裕投资跟投,投资总额5亿美元,一下子将极氪的估值推至580亿元,成为全球百大独角兽企业之一;去年10月,极氪首批智能纯电轿车下线交付,成为宁波汽车史上首台纯电轿跑。
根据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3月23日发布的信息,截至今年2月,极氪累计交付量达到12453台。“应该说这是高端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里,最快达到累计交付量破万台的企业。”安聪慧表示。此外,他特意提到了交付价格,“目前整个极氪的单车售价达到33.5万元/台。我记得去年在发布这个价格的时候,很多投资人说做不到平均售价30万元,事实证明到今天我们做到了。”
极氪智能汽车
虽然疫情、供应链等不确定性较大,安聪慧还是就极氪的发展放出豪言:首先,到2025年,实现65万台销量;其次,接下来3年里,极氪将推出6款车型,车载软件ota要进行5次大版本更新;同时,他表示要继续扩大极氪的生产团队,特别是研发队伍。
“现在极氪团队人数超过7000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3800人,在研发端,软件相关研发人员占比已经超过60%。”显然,安聪慧和吉利期望迅速同“蔚小理”这样的头部造车新势力看齐,从研发开始就要“齐头并进”。
根据资料显示,小鹏汽车的研发团队超过了3000人,蔚来更是有接近5000人的规模,理想汽车的研发团队人数为2300人左右。极氪的研发团队已经跻身头部造车新势力阵容。
根据此次宁波三方签约的信息,极氪总部要打造成为汇集新能源乘用车高端研究设计人员的研发阵地,预计3年引进人才1500人,其中高端人才约500人。
宁波国资鼎力相助
目前,在地方招引的大产业项目中,地方国资“扶上马,送一程”的做法越来越多。前有合肥70亿元投资蔚来汽车,后有重庆国资参与阿维塔科技增资。去年沸沸扬扬的小米汽车争夺战和今年硝烟弥漫的特斯拉第二工厂逐鹿赛中,各地政府和国资企业也是毫不吝啬。
此次与极氪的签约信息显示,极氪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由宁波通商集团和北仑区政府分别代表市、区两级国资,通过宁波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基金和自贸区新动能基金,共同投资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加快高端智能纯电动车的生态布局与发展。
后续,上述两大宁波国资基金将助力宁波最大“独角兽”企业极氪上市。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合作过程中,三方通过9个月的充分磋商,在出资路径、收益分配、转股机制、险资引入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
在协议沟通过程中,三方围绕补齐宁波新能源汽车谋篇布局的关键一环,共同打造千亿级市值的超级独角兽企业,构建更加完善的宁波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带动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努力寻求各方利益的“公约数”,画出了合作共赢的“同心圆”,对后续宁波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在此次项目合作中,北仑区政府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运用‘投行思维’,通过‘基金 项目 产业’的产业招商模式,组建自贸区新动能基金,为极氪项目顺利落户北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北仑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项目合作也为北仑国企投入实体产业和招商引资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根据协议,合同签订后,三方将进入全方位的资本合作阶段,市、区两级将陆续向此项目注入资金,推动极氪智能汽车的研发生产和上市进程。
赛道竞争趋于白热化
近七八年时间里,新能源电动车市场已由蓝海转为一片红海,根据中国乘用车联合会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已超过2500万辆,市场年销量尽管激增了160%,但也仅为352.1万辆。新能源车产能结构性过剩已经十分突出。尽管如此,但因为十足的确定性,产业资本还是争先恐后地进入这条赛道。
近日,比亚迪宣布停止生产传统内燃机车,破釜沉舟转向新能源领域;71岁的万科地产创始人王石4月8日联合发起的一家特殊项目收购公司(spac)destone acquisition corp.(中文名:深石收购),直指新能源车市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5家车企公布其燃油车停产时间表,包括奔驰、丰田、沃尔沃等行业巨头,将加速新能源汽车开发力度。同时,华为、小米、360等科技企业加速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1.4倍,自主品牌中,头部的五菱宏光、比亚迪、长安、奇瑞、理想、荣威、蔚来、小鹏、哪吒、零跑等均有破万表现。无论是对吉利还是整个宁波新能源整车产业,可以腾挪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目前,宁波除吉利(极氪)外,还有等待重生的知豆,是拥有生产新能源车资质的企业。极氪其实已经摆出了自己的破局之道——高端轿跑,争夺高端市场,同时旗下已经有较高市场份额的几何、领克等品牌逐步切入赛道。
知豆虽然没有重整完成,但市场人士分析,从五菱宏光、长安奔奔ev的销量看,如果知豆继续延续原来的小型乘用车车型,或许在当下的环境下,能在10万元以下的价格段分到一杯羹。
而对于宁波零部件企业来说,摆在面前的环境更为复杂一些。从现在的情况看,奔驰、宝马、大众等国外车企在新能源车市场似乎没缓过神来,尽管正在加速推出新车型,但市场表现十分一般,因此零部件的供应量也一般。
宁波爱可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项立表示,宁波的零部件企业目前需要时刻保持敏锐嗅觉,找准定位,积极发展客户。因为随着整车战场的加速白热化,零部件企业的洗牌时间也会步步逼近,一些转型速度较慢的企业随时可能掉队。
最近,因为上海疫情,整个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了较大冲击,宁波的企业也正在经历一次煎熬。希望宁波汽车产业经历这次短暂阵痛后,加速转型,朝着万亿级的目标继续奋进。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乐骁立 蒋丽丽 通讯员 单峻峰
一审 李晓颖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