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加快“扩中”“提低”改革 打造“甬有”金名片 政协委员热议“共同富裕”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共同富裕”,是本次市两会上频频被政协委员们提及的热词。如何不断丰富和充盈共同富裕的内涵,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委员们提了不少真知灼见。
视频制作 记者 林微微 朱琳
市政协委员刘志勇:
鼓励企业员工持股,加快“扩中”“提低”改革
宁波有300多万职工,如何让他们“获得更多真实可感的共富成果”?在工会工作10多年的市政协委员、宁波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刘志勇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观察。
刘志勇在驻地学习
“10年前,我到镇海的一家企业调研,当时这家公司仅有几百名员工,如今已是年产值过亿的高科技公司”,多年过去,刘志勇记忆犹新。
原来,这家非上市公司从创立初期就参考华为模式,成立了职工持股会,以期权激励稳定员工队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近些年,在市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企业业绩仍然增长迅猛,员工流失率低,成长为综合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可以更好地把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刘志勇认为,这家企业做对了“关键”的事情——企业要有好的发展,关键是留住员工,尤其是骨干员工。让员工持股,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提升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
“除了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给予相应激励,还应打破‘固有思维’,关注普通职工的利益。”刘志勇建议,尤其要重视产业工人在企业创新中的地位作用,而这与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加快“扩中”“提低”改革的思路不谋而合。
“‘扩中’‘提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企业应该构建更好反映知识、技术、管理和一线劳动等贡献的分配体系,逐步扩大中等收人群规模,并给予非高管员工、对一线员工更多关注,才能把无数个个体的努力融汇到共富之路中。”刘志勇表示。
刘志勇接受记者采访
市政协委员潘红娅:
做好“一老一小”文章 从“甬有善育”“甬有颐养”说共富
“甬有善育”、“甬有颐养”等7张“甬有”金名片是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中的重要内容,市政协委员、宁波大步里院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红娅就从这两个角度说起了共同富裕。
她说,我市存在“老龄化”“少子化”“三孩化”三碰头的现状,尤其是80、90后独生子女这一代,“上有众老、下有几小”,在时间和经济层面上都互相“拖累”,甚至对共同富裕进程形成了实质性的挑战。
“首先 ,一个家庭的支出重头就是‘养小’和‘养老’,实行普惠性‘一老一小’服务,有利于降低家庭支出,从而带动物质共富;其次,空巢独居老人数不断增加,加快实行‘养老’建设,有助于实现老人的精神慰藉,从而带动精神共富;另外,我们应该怎样去引才、留才、用才?关键就是要加快破解‘托与养’的问题,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潘红娅向记者介绍了她提这个建议的初衷。
潘红娅建议,应该如同“15分钟便民生活圈”那样,将托育养老机构建在社区,与居民小区的距离在3公里以内,“一些有条件的社区可以盘活公共场所存量资源,改建成养老服务站、微型托育点。”
光有场地还不够,需要引进专业的托育、养老助老人才,“这样就解决了小孩子白天没人教,无法激发他的创造力、探索力等问题,专业人才还可以进行一些基础的学前教育,我相信家长们是很乐意的。”
潘红娅建议,具体操作时可分为普惠性和盈利性两种方式,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立普惠性的托育养老机构,政府补贴一点,市民承担一点,“只要比常规的机构便宜,那么就是为市民谋福利了!”
潘红娅接受采访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朱琳 林微微
一审 曾嘉 二审 房伟 三审 郑昕玮 终审 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