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丹桦:我看着她一点点长大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一座地标建筑的拔地而起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
摄影师俞丹桦镜头记录了这一切——
俞丹桦拍摄东钱湖多年,
关注到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有几分机缘巧合。
2019年12月,他偶然经过白石南路那片空地,看到有人在忙,
一问才知道这里就是以后的宁波国际会议中心。
他们是第一批进场的施工人员,在搭帐篷。
刚刚支起的简陋帐篷像荒野里的孤岛,很让俞丹桦触动,
他说,我给你们拍张照片吧,
对方有些茫然:“为什么要拍?”
“因为你们是最早进场的,拍照纪念很有意义。”
就这样他们在临时的家前,拍下第一张合影。
从那天起,俞丹桦开始记录这座地标建筑从无到有的每一步。
和施工方中建八局负责人沟通后,
他得到了随时进入工地的拍摄许可。
之后一次次进入现场,
拍下那些天寒地冻的清晨
那些挑灯奋战的夜晚
那些汗流浃背的面孔
负重前行的姿态
和咬紧牙关的坚持
拍下建设者肩上的夕阳
和心中的仰望。
他们一起经历严寒酷暑、风风雨雨;
一起见证这座“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富有中国江南韵味”的建筑一点点长高、成形。
会议中心通过验收的那天,俞丹桦收到一条微信:
“从来没有人这样拍过我们,谢谢。”
他有点感动,真诚回复:
“你们是会议中心的有功之臣,是宁波建设的无名英雄,很了不起。”
那些画面一幕幕从脑海中闪过,他百感交集。
也许建筑和摄影一样,都是扎扎实实地积累,
敬畏一砖一瓦,就像敬畏镜头前的每一个普通人,功夫花下去,作品便水到渠成。
2019年12月17日,
第一批进场施工的建筑工人,
和第一辆到达作业地点的钻探车。
2020年4月11日,
施工人员冒着风雨在河边打桩。
2020年4月23日,
建筑工人在生活区施工现场。
2020年5月22日,
管道工在施工现场。
2020年5月28日,
架桥水上作业。
2020年6月5日,
电焊工架桥现场作业。
这是第一批进入工地的工人。
2020年6月7日,钻探工作进入尾声,
他们和俞丹桦告别,说以后可能见不到你了。
俞丹桦就给他们拍了一张合影,每人送一张。
2020年7月9日,
俞丹桦在一场大雨前赶到工地。
乌云之下,工人站在高高的打桩机上,
顶天立地,像个雕塑。
他赶紧蹲在泥里拍,
很快暴雨下来了,伞也打不住,只能抱着相机避免淋湿。
工人把他拉到钻台车上,稍微避一避。
“没想到你60多岁的人了,还跑到这么艰苦的地方来拍照,哎,挺感动的。”
2020年8月23日,
工地打桩现场酷暑作业。
俞丹桦看到打桩工墨镜上的点点泥泞,
立刻举起镜头:“不用笑,就这样拍一张。”
2020年9月24日,
风镐工在移桩现场作业。
2021年元旦,
施工现场十分繁忙。
2021年3月4日,
钢筋工正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顶层作业。
2021年5月24日,
施工人员在钢架上作业。
2021年6月6日,
暴雨过后的施工现场。
2021年6月23日,
架子工引导吊机卸下施工材料。
2021年10月23日,
施工人员在高处作业。
这时,主会场的屋顶已经初步成形。
2022年1月19日,
即将完工的宁波国际会议中心。
2022年3月24日,会议中心基本完工,
工地入口处防疫措施严密。
俞丹桦(右)与建筑工人的合影。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浙江省摄影家协会顾问;
《大众摄影》年度十佳摄影师、最佳摄影师;
2019年视觉中国&500px十佳摄影师;
300多幅作品在国展、中国国际展等国内外影赛中获奖。
第三届浙江摄影金像奖得主。
《宁波晚报》4月25日a08、09版:
甬上拍客团继续征集特约摄影师,
见报稿费从优。
请发作品及个人简介至邮箱4040368@qq.com。
我们相信,时间和大家的反馈会大浪淘沙,
体现出你的无限才华。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樊卓婧 文
一审 郑娅敏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赵鹏 终审 张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