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和记娱乐怡情博娱官网

30年抄录上千万字经典,手写家谱记载祖辈事迹,96岁“抄书先生”树家风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在北仑新碶街道横浦村,有一名“抄书先生”叫王安苗。他用三十多年抄录了千万字的“作品”,又花十余载手写家谱,每一部手写“作品”都精心装订。

近日,记者在王安苗家见到一柜子满是墨香的“作品”。其中用绿色绢布装裱的家谱,老人特别珍惜,“写家谱是为了记录先辈们的辛苦积业、宝贵家史,同时也是希望晚辈们不要忘本,传承祖辈们忠良善德的品质。”

视频制作 记者 林微微

练字88并以此养生

今年96岁的王安苗,精神矍铄。“我从小就看父亲写字,他对我的影响太大了。”王安苗说,自己8岁开始练习毛笔字,是父亲的要求,“父亲一直教导我们,练字修身养性,字的好坏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脾气秉性。”

王安苗的父母都是勤劳本分的农民。父亲王云林是一个特别聪慧的人,只上过两年私塾,却写得一手娟秀的毛笔字,年少时父亲特别想读书,可家里困难,始终没能如愿。所以他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年轻时的王安苗

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父亲倾尽所有让家中的三个孩子读了私塾。王安苗上了四年私塾,字愈发写得有模有样,常常受到先生的表扬,对书法的兴趣愈加浓厚。后来,他去上海经商、做过文书、当过扫盲班老师、在商业部门做销售统计,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一直习惯用毛笔写字。

“回顾过往,从8岁开始写字,再到读书工作,写了无数的字,早已将脾气磨平,所以我才能不急不躁,心态平和。这人心态好了,快乐就多。”提及养生之道,王安苗将功劳归结为练字。

王安苗正在练习书法

如今,96岁高龄的王安苗仍时常习字练“脑力”,“每天命名一个主题字,当天就写所有的同音字,有时候半夜想到也会起来写两笔。”王安苗说这个小方法,不仅能练字还能锻炼记忆力。

30年抄录上千万字的经典名著

在王安苗家中的书房,记者见到了他用30多年心血浇灌的作品:在普通大字本和宣纸上,用毛笔小楷或行书工整抄录四大名著、《史记》、《三言两拍》、《古文观止》等经典名著。

翻开精心装裱的封面,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老人抄录的自序,一页页翻阅时,墨香扑鼻。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老人抄录的字数超过千万,30年间平均每天抄录千字。

王安苗抄录的经典名著

王安苗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在与记者交谈中,老人还能回忆起少时背诵的诗词。提及《三国演义》时,他随手拿起纸笔写下“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对话情节,并连连为“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桥段拍案叫绝。

王安苗的“抄书”生涯,是从《三国演义》开始。上世纪80年代退休在家,儿子为他买来《三国演义》读本。在翻阅过程中,他萌生了抄录的念头,一有空,就坐到书桌前抄书。整整用了三年才将一部《三国演义》抄完。明明有印刷读本,为什么要抄录呢?面对记者的疑问,王安苗说:“亲手抄过的内容,比读过的印象更深刻,永远不会忘记。”

手写家谱将家风家训传后人

近些年,王安苗开始手写家谱,现在已经写了4万多字。虽说是手写的家谱,但结构很完整,有前言、目录、还有结束语。

王安苗手写的家谱(也是回忆录)

王安苗说,家谱中详细记载了祖辈积累家业的事迹。“祖宗是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祖宗,不能忘记自己的出身。希望这些家谱能够一辈一辈地传下去,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到祖先辛苦积业的过程,更希望后辈们将祖辈们勤劳忠厚的品德传承下去。”王安苗说。

王安苗一家

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影响着正在成长的“第三代”。小女儿王幼华说,“受父亲的影响,我们都很重视对孩子素质的培养,父亲启发了我们,我们也将继续传承给孩子们。” 

 

新闻链接

宁波版人世间等你来分享 

日前,由宁波市文明办、宁波市妇联主办的宁波版“人世间”故事正火热征集中,入选的故事将在宁波晚报、甬上app刊发。我们邀请你来分享生命里那些刻骨铭心的感人瞬间、家风家训故事,与读者一起感悟生命的坚韧与力量。

【参与方式】你可以“我手写我心”,晒出你的传家宝、全家福、一封家书,讲述那些珍藏心间的故事;也可致电13780000894提供故事线索,或添加该号码的微信,我们将安排记者前去采访,把你家的故事进行呈现。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王旭霞

编辑 曾梅
一审 郑昕玮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钱浩 终审 刘雄飞

甬上甬事
2022-03-30 21:47:2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