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港”基因 “硬核”力量, 宁波舟山港奋力书写一流答卷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视频制作 记者 周晖
编者按
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宁波,为宁波现代化建设擘画蓝图,指明了宁波在全球全国大格局中的城市地位、战略定位、发展方位。自此,宁波站上了新起点、新跑道、新征程。
春光不负赶路人。宁波晚报推出“春风习习满目新”专题报道,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探访宁波舟山港和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记录近年来他们牢记殷殷嘱托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壮大“硬核”实力,巩固放大港口、开放、制造、民营经济优势,奋力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生动实践。
数说宁波舟山港
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全球第一
去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准箱
航线总数升至292条,创历史新高
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600多个港口互联互通
鸟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
2022年3月,草长莺飞,春意渐浓。
站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行政十二楼的户外平台,记者极目远眺,延绵3740米的集装箱码头上,40多台桥吊高耸如林,繁忙作业,海上巨轮往来穿梭,岸边集卡川流不息。五彩集装箱堆垛层层垒砌,一眼望不到头。东方大港通过292条航线,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互联互通,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东方明珠”。
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宁波。在穿山港区,总书记指出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强调宁波舟山港要坚持一流标准,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两年来,宁波舟山港牢记总书记嘱托,乘风破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记者循着总书记2020年考察宁波的足迹,走进宁波舟山港,倾听海港人的心声,如何书写争创一流的精彩答卷。
备受鼓舞 攻坚克难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是站在这个大厅,跟我们职工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我们备受鼓舞!”在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行政楼一楼办事大厅,该公司营运操作部党总支书记张艳回忆起当时的场面,仍然非常激动。
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行政楼一楼办事大厅 记者 周晖 摄
“见到总书记,我真的是太振奋、太激动了!”全国劳动模范、该公司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也难掩激动之情,“总书记嘱咐我要发挥好劳模作用,带出更多的劳模,同时也嘱托我们所有人,要把宁波舟山港建设成世界一流强港。我们听了信心满满,深受鼓舞。”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两年来,宁波舟山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在严格的防疫措施下,保障国际物流航线正常通航,划出了逆势上扬的亮丽曲线。
张艳说,保港口就是保物流保外贸。该公司全体职工拿出了攻坚克难的精神,在战胜各种困难后,穿山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不断攀升,从2020年的1050万标准箱到2021年的1087万标准箱,今年将争取达到1100万标准箱,同时让港口更安全、更高效、更专业。
记者了解到,在疫情期间,宁波舟山港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狠抓生产组织、货源组织,狠抓物流体系、降费举措和服务保障,同时结合“三服务”活动,把服务工作下沉到港口生产各个环节,针对企业的实际困难实施“上门式服务”和“定制式服务”,建立“绿色通道”,提升港口生产服务水平,确保全球供应物流链畅通高效。截至目前,航线总数升至292条,创历史新高;海铁联运班列增至21条,覆盖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个地级市,2021年,海铁联运箱量首次突破120万标准箱。
科技强港 智慧赋能
宁波舟山港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是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关键之一。在国家的经济版图中,地处南北和东西航道交汇点的宁波舟山港,地位举足轻重。
穿山港区是宁波舟山港最重要的港区之一,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三分之一,同时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也是世界第二大单体集装箱码头。近年来,该码头围绕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战略步伐不断提速。
远眺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作业繁忙 记者 周晖 摄
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是传统码头,两年来,该码头正朝着智慧化码头的方向大步前行。张艳说,宁波舟山港自主研发的n-tos系统的上线,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生产控制的集成化,同时与智能理货、智能卡口、gis系统等无缝衔接。该码头还正在进行远控设备的改造。
竺士杰自豪地告诉记者, 2020年《竺士杰工作法》正式发行,并拍成视频教学版,向全国推广,得到了全国港口同行的高度评价。2021年11月21日,竺士杰创新工作室正式开启了“实景模拟”培训新模式,通过打造金牌导师团队,将操作法传承好、完善好。
“以前不管刮风下雨,桥吊司机都要爬到港口岸边几十米高的设备上去作业。如今,他们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远程操作设备就行。”和集装箱打了20多年交道的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竺士杰,感慨眼前的这一变化。如今,竺士杰正在努力钻研新技术、新装备,今年将探索竺士杰操作法在远控桥吊领域应用的4.0版本。“装备水平高了、技术进步了,更需要技艺精湛的操作人员。”竺士杰说。
“强港”基因 “硬核”力量
在与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一路之隔的铁路穿山港站,自2020年4月15日正式启用以来,一声声鸣笛日夜响起,海铁联运的班列满载着“中国制造”不断扬帆出海。火车开到码头边,实现了“一带”与“一路”在穿山港区的无缝对接。
海铁联运如今已达到“一天十班” 记者 周晖 摄
海铁物流分部业务主管邱燕波对此已习以为常——海铁联运从一开始“一天一班”到如今的“一天十班”常态化运行,作业能力大大提升,作业量从2020年的6.8万标准箱增加到2021年的33万标准箱,今年预计将达45万标准箱。穿山海铁封关运行后,从关外模式转变为关内模式,无缝衔接“一带”与“一路”。
在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洪用武看来,这两年来,该公司对标一流,奋力打造国际一流的高质量千万级码头。一流设施方面,铁路穿山港站已开通,今年年初,穿山港区1号泊位通过临时对外开放。一流技术方面,在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20年,n-tos3.0系统正式上线,结束了我国“千万级”集装箱码头依赖国外系统的历史,桥吊、龙门吊等设备的远控改造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智能理货、智能卡口等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一流管理方面,以绩效管理为导向,聚焦人才队伍梯队化建设,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劳模职工代表。一流服务方面,通过积极与船公司、代理等相关方沟通交流,构建“top星”船企评价体系等,业务服务质量考评在宁波舟山港各家码头公司中始终名列前茅。
2021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准箱,连续4年世界第三,同时“宁波舟山”首次跻身国际航运中心十强,获得中国质量奖,实现浙江企业、全国港口企业“零”的突破——这些是近两年宁波舟山港交出的精彩答卷。
从今年开始,3月29日作为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的“强港日”。海港人宣读“强港誓言”,开展“稳进提质筑‘硬核’ 改革创新竞‘一流’”劳动竞赛,唱响《强港诗行》主题曲。“强港”作为奋斗基因,已深深渗入了海港人的血脉之中。
从7000年前的河姆古渡出发,向着蔚蓝色的大海进发,宁波舟山港继续奔跑在“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强港”的奋斗路上。
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行政十二楼的户外平台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周晖
通讯员 洪宇翔 曾叙砜 编辑 诸辰
一审 周晖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徐叶 终审 陈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