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和记娱乐怡情博娱官网

“论文写在大地,设计做在乡村”,宁海首创高校毕业设计“在地转化”新模式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将毕业设计从教室挪进田野,以大地为纸,江河为墨,在田间地头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并接受村民导师的打分……2月27日,“我在枫湖做毕设”——长三角艺术振兴乡村高校毕业设计联合行动在宁海县岔路镇湖头村启动。未来三个月,这12所高校团队将在高校导师和村民导师的帮助下,围绕“环境艺术”“视觉传达”“文创产品设计”“数字媒体”4个设计选题方向,交出60件毕业设计;通过1场答辩,5场展览,3次论坛,将艺术振兴乡村的人才模式、宁海样本推及全国各地。  

视频制作 记者 张海玉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是时代大命题,高校青年是推进乡村建设的坚强力量。启动仪式上,来自12所院校的学生代表介绍了自己的毕业课题,并共同宣读《我为乡村做贡献》倡议。“蓬勃青春 挥洒在乡间田野”, 用青春的力量来推动乡村振兴。“我这次的毕业设计主题是《基于元宇宙背景下的浙江宁海湖头村室外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探索时下实行的元宇宙概念与乡村振兴的可能性,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建设乡村,改造乡村。将怡人的乡村环境和优秀的人文环境推广出去。”苏州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裴子辰告诉记者。

“以前的毕业作品大多还是比较理想化的,这次聚焦在乡村,我觉得要做到设计产品落地的可能,为当地村民多考虑,他们的生活需求,比如老人就要考虑适老化的改造,小孩的娱乐空间等。”浙江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郑宇辛的选题是为村里“百草园”作景观设计,目的是宣扬中医文化,结合当前热门的治愈性景观,把两者融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村民导师打分不会看你专业的东西,我们要做到产品成果做好,要让他们觉得真的能够实现,而且能为村庄发展带来帮助的。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落地在村里,为乡村振兴贡献我的力量。”  

启动后,各个高校迫不及待地奔赴乡村,开展调研选题,了解村庄实际需求,并进行实地踏勘。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副教授余继宏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村民导师葛招龙的庭院中,与葛招龙交流讨论设计思路。

庭院中矗立着的飞檐翘角的古戏台,倾注了葛招龙5年的心血,是一座完全按传统戏台建造技艺纯手工打造的木质戏台。作品虽然斩获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但葛招龙依然觉得遗憾,他希望古戏台的美可以传得更远。葛招龙说,古戏台里面有很多独特的构件,如何把这些构件的设计思路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把宁海的传统文化产品和时尚创新相结合,融入到现代时尚生活中去,服务大众,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如今,设计院校的师生团队来驻村,葛招龙的想法一下就有了回应。余继宏表示,他们团队将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古戏台这个非遗传承项目进行系统梳理,结合时尚设计方法,包括年轻人的时尚审美,把古戏台的装饰元素及巧妙构件和工匠的工艺,通过系列的文创产品去得到体现,助力实现产业化。

宁波诺丁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经济系jan jozwik助理教授也受邀参加本次毕业设计联合行动的启动仪式,他对于这样的毕业设计形式非常感兴趣。“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因为它是真正为学生考虑的活动。它以学生为中心,可以让学生的设计在真实的环境下呈现出来!而且我从这样的活动中,能够看出中国乡村振兴的举措!”jan jozwik助理教授告诉记者,诺丁汉大学也将在本次活动中参与乡建改造,在湖头村打造外籍师生文化交流点。“走访了几座老房子,它们及周边的房子都很古色古香,较好还原了地方文化。我内心已经有想法,在外立面不改变的情况下对内部进行适当改造,未来如果能作为我们外籍师生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一定会很棒!”     

“未来我们会通过定期组织外籍师生到村子里参与文化实践活动,体验地方传统文化和习俗,让师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中国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对村子里的旧房改造提出积极建议,融入文化交流元素,汇总给宁海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从而更好地吸引外籍友人,讲述中国故事。”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主任张赟告诉记者。

近年来,宁海县持续探索艺术振兴乡村的人才模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首创艺术振兴乡村长三角高校毕业设计联合行动,集结长三角12所高校师生团队,以“高校团队 外籍师生 村民导师”的在地式培养方式,围绕“论文写在大地,设计做在大地”的主题,发起“我在枫湖做毕设”口号,立足于宁海岔路镇湖头村、下畈村的产业振兴、文化传承等实际需求,实施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将毕业论文撰写、毕业成果展览、毕业答辩、成果落地等全流程在地融合转化,设计作品展在田间地头、毕业答辩在乡村里,以具体行动参与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共同富裕中去。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张海玉

通讯员 蒋攀 尤才彬 罗孙志 编辑 吴灵俊

一审 薛曹盛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任山葳 终审 王籍

社区
社区
2022-11-03 07:48:5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