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和记娱乐怡情博娱官网

桂华流瓦,月在梅花——宋词里的宁波元宵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视频制作 记者 顾嘉懿

南宋政治家史浩有两首“咏圆子”的词,元宵节出镜率很高,常被认为是写汤果、圆子之类诗词的“鼻祖”。

因为史浩是四明史家人,再加上“宁波汤团”名声在外,两下一结合,将宁波人元宵吃汤果的习俗源头,直接定位到南宋。

宋词,是中国文学的高峰。咏元宵的句子固不在少数,细数下,多首与宁波有关。

如周邦彦在《解语花·上元》中的名句,“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一说,即周邦彦晚年知明州时所作。

立水则碑的吴潜,在宁波任上也写过《水龙吟·戊午元夕》一词,“十洲三岛蓬壶,是花锦、一团装就”,描述的正是月湖元宵风光。

还有四明词人吴文英,他在《祝英台近·上元》里写“笙箫一片红云,飞来海上,绣帘卷、缃桃春起”,端的是十分香艳。

宋代李嵩《观灯图》

 

史浩的“圆子”

四明史家以“一门三宰相”出名,史浩、史弥远、史嵩之,史浩是头一个,也是口碑相对较好的一个。

他身上的标签明确:一,主和;二,为岳飞平反。因为主和,王十朋看他不惯,写了好几篇大名鼎鼎的“檄文”;因为他顺利为岳飞平反,宁波东钱湖多了一座“岳鄂王庙”,至今还在。      

史浩像

史浩写元宵的词一共有两组四首,分别为《人月圆·元宵》《人月圆·咏圆子》《粉蝶儿·元宵》《粉蝶儿·咏圆子》,收录在他本人的文集《鄮峰真隐漫录》中。

宋官皆有文采。以丞相之尊写词,不说字字珠玑,倒也别有一番风致。

“夕阳影里东风软,骄马趁香车。看花妆镜,藏春绣幕,百万人家。 夜阑归去,星繁绛蜡,珠翠鲜华。笙歌不散,疏钟隐隐,月在梅花。”(史浩《人月圆·元宵》)

上阙可见其出入非等闲人家,下阙末句最好,荡开一笔,隐隐透露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味道来。

史浩文集里的元宵词

《粉蝶儿·元宵》写的是佳人看灯的场景,末句说“愿年年,伴星毬,夜游灯市”,对了解宋代的民俗有所帮助。

两首“咏圆子”为史浩代表作。“骄云不向天边聚,密雪自飞空。佳人纤手,霎时造化,珠走盘中。 六街灯市,争圆斗小,玉碗频供。香浮兰麝,寒消齿颊,粉脸生红。”(史浩《人月圆·咏圆子》)

细读下来会发现,这位丞相哪里是在咏圆子,明明是在看美人。

宁波汤团

另一首《粉蝶儿·咏圆子》更加直白:“玉屑轻盈,鲛绡霎时铺遍。看仙娥,骋些神变。咄嗟间,如撒下、真珠一串。火方燃,汤初滚,尽浮锅面。  歌楼酒垆,今宵任伊索唤。那佳人、怎生得见?更添糖,拚折本,供他几碗。浪儿们,得我这些方便”。

将佳人手中的圆子比作珍珠,夸物也是夸人。

 

周邦彦在宁波

北宋词人周邦彦,号清真居士,有“词中老杜”之誉。知道他晚年曾在宁波公干的人不太多。

北宋政和五年(1115),60岁左右的周邦彦从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太守任上,转任明州太守。南宋《宝庆四明志》中,有他曾捐钱在白衣寺扩建青莲阁的记录;1116年,还在子城内建造了官府办公场所——鄮山堂。

白衣寺资料图

据学者研究,周邦彦与明州有关的作品主要有词《解语花·上元》《减字木兰花》,七言绝句诗《二月十四日至越州》《置酒泛湖》《欲往诸刹》《风作不能前》等。其中,还以《解语花·上元》最富盛名,被认为是描写明州元宵节的代表作。

“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起笔三句写灯火,前两句欲扬先抑,说通明的红烛在风中烧残,第三句骤然扬起,说元宵灯火始终是昼夜通明的。“桂华”两句写月亮,如水的月光洒在屋瓦上,惹得嫦娥也想下凡。下阙转入对年少冶游的回忆,遥想都城汴京元宵旧事,可惜年光流转,物是人非,岁月不待人,旧日豪情一去不返,抚今追昔,自伤身世。

慈城花灯资料图

周邦彦在宁波任职时间不长,没两年就转赴他任。而在宋人记载中,周邦彦有“晚居四明”一说,说他离开宁波不久就被罢官,又回来住到了宁波,其中或与楼异的邀请有关。

周邦彦的后人也在宁波留下交游痕迹,如其曾孙周铸便是史浩门人,热衷于编谱清真词。

 

吴潜、月湖与元夕词

      吴潜,安徽休宁人,他与宁波有缘,曾两度来宁波做官。

      第一次是在他42岁的时候。这一时期的吴潜一路顺风顺水,平步青云。他第一次在宁波时间很短,仅有几个月,可能只是简单过渡一下。

      第二次是1256年,吴潜61岁。花甲之年的他经历了拜相、争权、罢相、起复种种过程,心境大为改观。

吴潜像

《水龙吟·戊午元夕》写于1258年,是他第二次在宁波做官的第三年。

“十洲三岛蓬壶,是花锦、一团装就。轻车细辇,绮罗香里,放光如昼。朱户笙箫,画楼帘幕,有人回首。想金莲灿烂,星球缥缈,那风景、年时旧。 

应念白头太守。怎红旗、六街穿透。铺排玳席,追陪珠履,且酾春酎,楚舞秦讴,半慵莺舌,叠翻鸳袖。把千门喜色,万家和气,祝君王寿。”(吴潜《水龙吟·戊午元夕》)

这首词写得颇有年龄感,非沧桑历尽不能写“白头太守”句。“十洲三岛”固然典出蓬莱,但因其人在宁波,月湖当年设计也是按“十洲三岛”的格局营建的,如此一想,说写的是月湖风光,或也不差。

水则碑亭  顾嘉懿/摄

吴潜在宁波,很重视城市的水利工程,除了建造月湖水则碑,他曾在鄞江镇筑洪水湾塘三坝,作为它山堰的配套工程;还在宁波境内修了“吴公塘”、大西坝、北郭碶、澄浪堰等水利设施,有些时至今日也还在起作用。

 

四明词人吴文英笔下的元宵

南宋末季出场的吴文英,属于词坛的一个异数。很长时间里,他的生平是个谜。

因其布衣终身,《宋史》无传,连生卒年都不明晰。若非他在临安丰乐楼壁上书写自己的作品《莺啼序·丰乐楼节斋新建》之末,署有“淳佑十一年二月甲子四明吴文英君特书”的字样,我们还不知道他是宁波人。

吴文英像

吴文英一生留给家乡的时间和章句很少,多数时光,都以游幕的方式消磨在苏杭一带。仅有一次,他送别韩姓友人赴宁波任职,填了一首《木兰花慢》,词中有句“霁月清风,凝望久,鄮山苍”一句。鄮山是鄞州育王宝幢一带的地名。吴文英少小离家,游居各地,寄倚权贵,向来有身世之悲。友人去他家乡为官,勾起他对家乡山水的回忆。

他写的《祝英台近·上元》词云:“晚云开,朝雪霁,时节又灯市。夜约遗香,南陌少年事。笙箫一片红云,飞来海上,绣帘卷、缃桃春起。

旧游地。素蛾城阙年年,新妆趁罗绮。玉练冰轮,无尘涴流水。晓霞红处啼鸦,良宵一梦,画堂正、日长人睡。”

和他的许多作品一样,这首词并不知写于何处。吴文英的词向来被评论家认为是“七宝楼台,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此词亦然。我们只能从意象的堆叠中,咂摸出元宵灯影下,少年风流意。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顾嘉懿 编辑 李晓颖
一审 郑昕玮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徐叶 终审 陈剑虹

甬上甬事
2022-02-16 07:02:5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