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总会响起!疫情影响下,宁波剧场的“抗压”能力更强了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年度总结”小视频 剧场提供
1月21日,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发布一个视频,用一段一段的谢幕掌声合集串联起剧院的2021年。
疫情之下剧场运营的艰辛,置身其中的工作人员体会最深。反反复复的延期、取消、退票,成为剧场工作的常态,若非大幕拉开、掌声响起,谁都不敢松一口气。“终于演完了”“安全而精彩”,是剧场对团方、对观众的承诺,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经统计,2021年,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共为大家呈现了67个项目84场演出,包括话剧《深渊》《无人生还》《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音乐剧《烟雾》(中文版)、《赵氏孤儿》,舞剧《大饭店》《朱鹮》《十面埋伏》《杜甫》《天鹅湖》,还有多场音乐会和演唱会。虽然在场次上比疫情前不可避免有所减少,但引进演出的精品内容更多了。上述剧目中就有多部是国内首轮巡演就来到宁波,或是多年口碑之作,很让观众“买账”。
有人说,舞台是给人“造梦”的,短短两三小时之内,带人体验陌生世界的悲欢离合从而给出现实生活的启迪,这也是戏剧的迷人之处。幕后的工作人员便是为了这场“梦”能够延续,在一次次微小的努力中坚持、守望,因为他们相信,掌声总会响起。
舞剧《十面埋伏》宁波场谢幕 顾嘉懿/摄
从茫然四顾到流程化,剧场“抗压”能力增强了
强哥是宁波逸夫剧院的工作人员。他还记得2020年第一次演出“因故”取消时的不知所措,“无论是在剧场工作多少年的人,都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突发情况。”强哥回忆,以前演出偶尔的时间调整也是有的,但这样大规模、更改全年计划式的调整是“第一次”。
当逸夫剧院决定为观众退票时,隔壁城市已经有一些先例。“有做得好的、也有打乱仗的。演出延期、退票一事,说着容易,但背后涉及系统的更改与观众的联络。各家剧院出票方式不一,观众年龄也不一样,有些观众会灵活在网上操作,有些就一定要到窗口手把手教。退票的流程,实际最后都是各个剧院自己琢磨,选择适合自身的那一种,也不完全是‘抄作业’。”强哥解释。
宁波逸夫剧院。受访者供图
从一场一场安排退票,到十场演出一起退,剧场的应变能力和“流程化”作业水平每经一“疫”便大大提高。如今剧场已经能很有效率地应对每一次突发,与剧团联系调整演出时间,什么时候发公告通知观众,同时适时“开仓放粮”安抚观众情绪,剧场做得都很灵活。
比如上周,逸夫剧院官微发出了春节期间相关演出延期公告,没隔几天,就做了一场鄞州越剧团经典越剧《孟丽君》的云直播,原来要在剧场买票看的戏,观众可以在剧院抖音线上免费观看,“收拢”了一波好感。
“但线上直播总是退而求其次,戏剧戏曲,总是现场看比较有感觉,大家过年看大戏本来也是图个喜庆热闹。”强哥说,不过自从走了“线上”路线,对剧院来说也算拓宽了推广思路。去年,逸夫剧院好几次“剧宣”都以演员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触及的目标观众更广,这便是疫情下意外延展的剧目宣传“新思路”了。
给剧目“打补丁”是工作人员的日常。受访者供图
珍惜每一次看戏机会,相信花会开
宁波的茅女士是一位忠实的剧场观众,去年她全年的线下看戏量是36场,大约是她2019年之前的三分之一。
“36场有在本地看的,也有在上海、杭州、嘉兴、绍兴等周边城市看的。”茅女士说,因为各地疫情频发,说不准什么时候“带星”,她出市比往年更加谨慎,选择剧目也“挑”得更厉害,“除非是大制作的首演,或者已经有好评出来的剧目,一般轻易也不再贸然为‘尝鲜’而兴冲冲地出门。”
舞剧《杜甫》谢幕。受访者供图
在本地观看的剧目中,茅女士印象比较深的有周一围演的《枕头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口碑悬疑剧《深渊》,明道演的《赵氏孤儿》,张静初演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以及舞剧《杜甫》。“明星加盟舞台剧已经是一个常见现象,可能是票比较好卖,宁波也蛮喜欢引进明星话剧,疫情之下依然占比不小,演出效果也不错。”
她本期待2022年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的开年大戏《断金》,是张国立、张铁林、王刚三人合演的年代剧,可惜延期了,说要等到8月。
茅女士说,作为一个剧场观众,这两年来她已经习惯了与“无常”为伴,也更珍惜每一次看戏的机会,“观众不怕‘延期’,因为延期表示还是有机会看到戏,但不希望看到‘取消’。”茅女士说,“如果说这两年心态有什么变化,那就是买票更果决了,因为不知道‘下一次’在什么时候。”
话剧《深渊》谢幕 受访者供图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顾嘉懿 编辑 李晓颖
一审 郑昕玮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樊卓婧 终审 刘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