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回家就想好好睡个觉!”这个警察节,58岁民警杨卫冲还坚守在封控区……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视频制作 记者 潘苗
今天是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但对58岁的老民警杨卫冲来说,他没有时间去庆祝,也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只是一如既往地穿着防护服,坚守在北仑新碶街道沿海村封控区。他说:“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回家就想好好睡个觉。”
杨卫冲是北仑公安分局新碶派出所社区民警,沿海村被划为封控区后,他就主动逆行进入沿海村疫情核心区,至今已经10天了。
核酸检测点,到处都是他的身影
“今天没有核酸检测,稍微轻松一点。”杨卫冲告诉记者,自从1月8日北仑部分解封后,他驻守的沿海村封控区范围也缩小了,原来封控区域里面有1万多人,现在只有3600多人。
1月9日,沿海村封控区进行核酸检测。还不到7点,杨卫冲就穿着“大白”,穿梭在沿海村核酸检测点中,举着个大喇叭不停地喊:“核酸检测请到这边排队,大家注意,要保持一米距离!”他时而出现在群众排队处,告诉他们要规范排队,守牢“一米警戒线”;时而跟刚刚前来做核酸的居民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建议他们可以错时、分流完成核酸检测;时而出现在核酸采集处,引导群众前往出口,并告诫他们尽快回家,不要闲逛,进行居家隔离......在大家看来,几乎到处都是他的身影。
1月10日早上5点多,杨卫冲又到封控区巡逻一圈。“这要是在前几天,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开始准备起来了,划分好相关区域,准备好相关设施,在各个点位安排人员。”杨卫冲说,沿海村目前设有3个核酸检测点,早上7点开始全速运行,后续就靠民警和志愿者们在现场进行秩序维护。
“这里警力最多的时候有49人,现在封控区范围缩小,还有27名警力在执勤。”杨卫冲一边说着,一边将自己的防护面罩拿了下来,防护面罩都是满满的水珠,他简单擦拭了一下后,继续戴上。
每天工作量太大,一天只休息3小时
下午2点半左右,杨卫冲的工作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他开始吃起已有点凉的盒饭,“前几天都是3点左右起床,晚上12点之后才忙完睡觉。”杨卫冲笑道,每天都是这样的作息时间,倒也快习惯了。
一张弹簧床,一条毯子,就是杨卫冲每天晚上的“睡眠搭档”。杨卫冲告诉记者,这几天的“睡觉”,不如称之为“小憩”,“主要眼睛一闭上,满脑子都是事情,今天的事情是否已经处理?明天又要准备什么东西?加上时间又短,其实也睡不好。”
简单快速地吃完午饭后,杨卫冲立刻开始了下午的工作,在沿海村各处进行日常巡逻,提醒居民足不出户,不要外出。经过简单的分组后,杨卫冲便带着巡逻队员出发了,面对远处有群众在门口逗留时,他便举起大喇叭提醒群众;在近处遇到居民在门口晒太阳时,他便把大喇叭的带子一甩,背在自己身上,耐心劝导居民回到屋子里,守牢“小门”。
平时热闹的村庄,除了仍在巡逻的“大白”队伍,近乎空无一人,尤其是在大路上的店铺,现在全部关闭。“其实总体来说,沿海村全体居民的意识还是比较好的,大家基本都能遵守相关规定,自觉居家隔离。”杨卫冲称,关于疫情,现在大家都比较了解,除了早上出来进行核酸检测外,基本上都能保持足不出户,居家隔离。
带队进驻封控区,是职责也是使命
杨卫冲说,成为首批带队民警,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毕竟是我的辖区,我肯定是要第一个进来的,没人比我更熟悉这里了。”
当问及一直驻守封控区,是否会产生相关负面情绪时,杨卫冲笑着说,自己作为一名老民警,曾从军21年,参加公安工作17年,遇到过很多复杂的情况。面对这次疫情,他还是比较积极乐观的,认为只要全力做好防护工作,全面管理好、维持好封控区的秩序,相信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提及家人时,杨卫冲表示,因为每日工作实在是太多,没有太多的时间想念家人,只是希望他们注意安全,每日做好核酸检测,“等到疫情结束,再和他们相聚,还有就是,要好好睡个觉!”杨卫冲笑道。
“我还有两年就退休了,但这段经历将终身难忘,这个警察节也是刻骨铭心,以后很可能不会再有机会碰到了。”杨卫冲告诉记者,他身体素质很好,但这样连续作战,也是有些吃不消。不过,他会坚守到最终胜利的那一天。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陈拓 王凌彬 编辑 施忆秋
一审 郑昕玮 二审 雷军虎 三审 樊卓婧 终审 陈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