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袋子里有啥“秘密”?“宁波民宿第一村”家庭年均收入20万元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视频主创 王心怡 胡琦 朱佳凯 实习生 赵阳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1月20日,是“红美人”上市后的第一个周末。中午时分,象山旭东民宿老板林定可忙坏了。除了往常旅行社带来的老年团,还有不少趁着周末来尝鲜的散客,前一波游客吃完饭刚走,后一波紧接着就来了。
洗菜、炒菜、上菜,厨房是妻子的战场;迎来送往、安排食宿,是林定可的工作。这忙碌着的一家人,是象山县定塘镇沙地村村民的一个缩影。
“宁波民宿第一村”——沙地村,是老牌的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特色旅游村,每年要迎来送往数十万来自长三角等地的游客。游客们在这里感受四季瓜果的芳香,体验远离尘嚣的生活。沙地村自产自销的时令果蔬、透鲜生猛的本地海鲜、常做常新的农家菜肴、淳朴别致的乡村院落、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致,常常让游客流连忘返。
穷则思变
“那时候,我们村就是一个空心村,跟我差不多年纪的青壮年都出去了。开民宿之前,我做过泥工,当过司机,日子过得马马虎虎。”林定可的讲述,慢慢拉开了沙地村过往的记忆。
16年前,位置偏僻的沙地村,仍因交通不便一穷二白。村里既无“能人”带领闯荡,附近也无工厂可务工,留在村里的村民只能守着几片山、几亩地,人均年收入6210元,一年到头村级经济收入仅3.36万元。男人在外打拼,女人、老人、孩子留在村里是普遍现象。
如何唤醒村庄“青山绿水,田园野趣”,把“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这始终是村干部、党员们的一块“心病”。
2005年,定塘镇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
“不能再空守着宝山宝地,必须要团结大家发展现代化农业!”村委班子带领村民搬掉草堆、拆掉茅坑、扩建道路、改造庭院、整治小流域……大家干劲十足。 从改善村容村貌开始,沙地村重焕生机。
很快,村里与投资商合资成立了天明生态农业公司,流转1180亩土地,种植葡萄、草莓、李子、西瓜、杨梅等水果,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村集体的“荷包”迅速鼓了起来。
无中生有
沙地人说自己村是“宝山宝地”,是有足够底气的。随着象山旅游开发的推进,这里东到中国渔村、南到石浦渔港古城、西到蟹钳港生态湿地均仅15分钟车程。背靠大树好乘凉,沙地人看到了商机。
“今后发展‘宿夜经济’是推动沙地村再上一台阶的金钥匙。”2009年,村委班子提出农家旅馆建设,打造城里人的“家外家”。但村民普遍不看好,应者寥寥。
“当时我还在外地打工,老婆打电话说,村里要搞农家乐,只要愿意提供房间,电视机、床、空调等家电和家具都能免费送,问我愿不愿意。”林定可是首批报名者之一,当时多数村民都是看中了“免费送”,将信将疑地收拾了家里的空房间,但心里没底,“当时我还是不相信的,上海客人怎么会来我们这种小山村呢?”
2010年4月28日,这个日子林定可和村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辆沪牌的旅游大巴停在村口,带来了50多个上海客人。
“我们家当时5个房间都住满了,没想到小海鲜和自家种的蔬菜,上海客人人吃得津津有味。老婆跟我说,第二天他们走了,钱就到账了。这比我之前在外打工来钱快多了。”林定可说,虽然手忙脚乱,但大家就跟招待自家亲戚一样招待了第一批游客,赚到了第一笔钱。
第一批上海客人体验之后,好评如潮,带动了更多上海客人前来。沙地村的农家乐很快打开了市场,客人源源不断。
“我们后来才知道,是老书记跑到上海,交押金与旅行社签了合约,承诺免费吃住一周,才打开了我们农家乐的市场。”林定可说。
最初一天60元管吃管住(一宿三餐)的标准吸引了很多游客。
“定价低,主要是为了吸引游客。虽然收费低,但吃的食材是自家种养的,住的是自家房屋,经营服务的是农户自己,只要有客人入住就有收入。此外,入住的群体多为长三角地区的退休老人,入住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没有淡旺季之分。”沙地村党支部书记郑经道说。
第二年,林定可决定返乡和妻子一起专心经营农家乐。
“没开民宿前,我们家一年收入六七万元,现在一年收入有七八十万元。来钱快,每天晚上睡觉了就能数钱。”林定可笑得合不拢嘴。
“沙地村的农家乐是‘无中生有’的,想不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了规模。去年,我们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村民家庭年均收入高达二十万元。村民们除了50多家像林定可这样开农家乐民宿的,还有三分之一是卖海鲜、卖特产的,另外三分之一是做水果采摘、休闲垂钓的,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郑经道这样描绘沙地村。
共享共富
去年,林定可给自家的农家乐做了升级,最初的5间客房已经变成了5层小洋房,可以一次接待一辆旅游大巴整个旅游团的客人。当初被子都花花绿绿各不相同的房间,早就成了纯白床品的标准客房,甚至配备了棋牌室和k歌房,一点不比城里的商务型酒店差。
即使家家户户都在挖潜力搞升级,但接待能力还是远远不够。
“有的时候一天来十几辆大巴,我们村住不下了,就介绍他们住到其他村去或者新桥镇去,共同致富嘛。”采访那天,林定可刚送走一车游客,又接来了一车的游客。他家的民宿少有空闲的时候。
沙地村以民宿经济为中心,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事体验、餐饮住宿和旅游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像林定可这样的农民老板、农民总经理不在少数。沙地村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村镇甚至整个象山的兄弟村有样学样,共同发展。
游客的到来,不单单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还把城市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带到村里,促进了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发展,沙地村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制定了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还定期组织经营户去长兴、安吉等地考察学习、交流经验,促进农家乐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沙地人的雄心不止于此。郑经道说:“今年,沙地村三分之二的农家乐将完成提档升级,同时培育村里适合休闲娱乐的景点,希望老年人在这里养眼、养肺、养胃、养脑、养心,让沙地村成为老年人的‘心安之地’。”
“先前,村里的土豆、番薯烂在地里没人要,现在,摆在家门口就被一扫而光。”采访中,林定可一直在笑,院子里一地暖阳。望着停在家门口的大巴,他说,这样的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戴晓燕 胡琦 通讯员 章铭书 钟敏芝
编辑 雷军虎
一审 薛曹盛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徐杰 终审 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