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500公里直采直销!“两地仓”架起凉山好物入甬高速路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视频制作 记者 房伟
核桃仁、羊肚菌、花椒油……昨天,市民王慧在“甬工惠”平台上,将一件件喜欢的“凉山口味”装进购物车。这些货品中,就有近一年没有跑凉山线的河南集卡司机王成上周五运到宁波的大凉山木耳、大米和粮油。
位于宁波的公共仓 房伟/摄
“凉山山高路远,交通又不便,以往我们开到雅安就不走了,或者停在成都等凉山那边的货送过来,没有半个月发不了车。”王成说,如今好了,甬凉两地开通“两地仓”,直接在西昌采购、装车,两三天就运到宁波销售。
凉山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优越的自然禀赋造就了木里核桃、盐源苹果、会理石榴、金阳青花椒、雷波脐橙等“网红”农特产品,但是以往跨越2500公里、经由成都集散运输的模式,让到达宁波的凉山好物产品损耗高、物流成本高,销售价格高。
“只有打造融直采、直运、直销于一体的物流新模式,才能让凉山产品快速进入宁波,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宁波市商务局副局长缪永法说。
今年4月,甬凉两地结对开展东西部协作,宁波工作队以推动“凉货甬销”为抓手,在甬凉两地分别设立“销地仓”和“产地仓”,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两地仓”消费协作新模式。“有了‘两地仓’,进入宁波的凉山特产实现了直采直销,运输时间至少缩短两天,综合物流成本减少35%以上。”宁波中通物流总裁助理洪钢说,物流提速提质,不但加快了凉山农特产品进入宁波的速度,同时降低了零售端价格,提升了宁波人的消费获得感。
从凉山远道而来的农特产品 房伟/摄
据介绍,凉山州商务局组织各县市商务部门和消费协作联合会成员企业积极投入“两地仓”建设,短短半年便在州县两级设立“产地仓”12个,2170种凉山农特产品顺利“入仓”;宁波“销地仓”首期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配备一流的仓储设施、物流配送服务和消费协作定点门店、机关团体单位、线上平台等销售渠道,本月试运营以来已经仓储、配送凉山农特产品近200吨。
“‘两地仓’的设立,大大改善了两地物流条件,加快了两地特色产品共享。”凉山州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宁波驻凉山工作队队长陈坚军说,随着直飞航线的开通,“两地仓”未来将公路与航空齐头并进,搭建更加便捷的“凉货甬销”通道,同时带动宁波特产销往凉山,让两地人民共享消费协作新成果。
后记
为进一步深化甬凉协作宣传报道,让更多的宁波人了解千里之外的四川凉山州,10月31日至11月5日,宁波市媒体采访团一行先后在凉山州西昌、木里、盐源、昭觉等四县市深入采访,全方位聚焦大美凉山,探访自然人文之美,感受山村乡村巨变,关注甬凉东西协作。
而这次的初体验,给了采访团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这里,自然风景壮观秀美,既可以徜徉静谧的泸沽湖,也可以远眺神秘的亚丁三雪山;
在这里,文化底蕴浓郁深厚,既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又有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
在这里,滋味百般风情万种,既有甜、麻、辣的美食,更有坚毅、热情、好客的凉山人。
这是一片千姿百态、令人神往的热土。
自即日起,《宁波日报》《凉山日报》《宁波晚报》将同步刊载采访团关于凉山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金波 张正伟 房伟 编辑 肖勇
一审 郑昕玮 二审 李秀芹 三审 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