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艺创作的春天来了!”宁波名家大咖为“文化先行”建言献策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宁波作家未来肯定能写出带着城市出圈的爆款作品。”
“宁波戏曲戏剧不缺题材,只有深挖本土元素,才能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9月8日下午,宁波市文联组织召开全市文艺界学习贯彻省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荣荣、王锦文、安建等一大批文艺、影视名家聚首,重点围绕文化如何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塑形、铸魂、赋能”进行交流探讨,查找不足短板,提出建议举措,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献策献力。
视频制作: 记者 施代伟
宁波作家不会缺席城市的艺术表达
“省里的这场会议,让我们文艺工作者倍感振奋。”市作家协会主席、《文学港》杂志社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荣荣认为,市作协要系统建立写作题材库,引进专业力量,打造新形势下的文学创作高地;为作家提供“个性化”扶持,搭台宣传优秀本土作品,打造新形势下的人才培育高地;继续开展好本土文学品牌活动,助推网络文学创作,深化全民阅读风气,打造新形势下的文学强市。
“这几年,我们宁波文学发展一直处在全省前列,现在对标省里的会议内容,发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荣荣表示,宁波文学只有发展得更强大,才与城市形象更加匹配。
据荣荣介绍,目前宁波作家每年都有一批重点创作题材,这些作品涵盖地方历史文化,从运河文化、商帮文化、美丽家园等方向去创作,“宁波作家会不缺席城市的艺术表达。 ”
荣荣说, 一本书,可以立一座城。谈及当下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爆款剧的热潮,荣荣也是满怀期待,“近两年,宁波的热度还是很高的,我们的网络作家的不少作品,都涉及到了这座城市。希望今后宁波作家可以持续给宁波的热度升温,一炮打响的时候会来的,将来肯定有会宁波文学奇迹、宁波作家的奇迹出现。”
“我从事传统文艺创作至今刚好40年,其间见证了传统艺术的兴旺、低谷,再到振兴,现在又来到当下,一路走来感触很深。” 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宁波甬剧传习中心主任、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锦文说,“现在浙江文艺的春天来临了。”
王锦文说,宁波有甬剧、姚剧、宁海平调三个地方剧种,加上浙江的大剧种越剧,可供创作的种类非常富。“地方剧种,一定要挖掘我们本土的素材,或是浙江的题材进行创作演绎,这样才能打造出更有辨识度的文艺作品,为浙江文艺创作贡献我们宁波一份力量。”
作为剧协主席,王锦文也很重视梯队人才的培养,“后续我们要把更多精力放在青年人才培养上。让老一辈艺术家进行传帮带的辅导,让青年演员、编剧可以更快地成长,有更多展示、实践的平台,从而推动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
座谈会议现场 记者 施代伟 摄
宁波将建立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
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表示,接下来,宁波要完善全周期文艺精品扶持机制,组织好长篇报告文学《倾城之爱》、长篇小说《大裁缝》等彰显宁波精神的重点项目创作,有序引入高品质文艺活动落地宁波,持续打造“红杜鹃”基层文艺风采展示平台,并出台促进“文艺两新”发展意见,构建“文艺两新”联络服务新格局。
会上,到场艺术家代表还学习了中国文联发出的《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致广大文艺工作者倡议书》。据记者了解,市文联即将成立宁波市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推动行业风气更加清朗。
名家声音
作为宁波的优秀视觉艺术传播窗口,宁波美术馆将通过艺术展览、学术研究、公教普及、传播交流等多个方面,提升民众审美,传播美学艺术,努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新明珠。市美协也将打造全国综合材料绘画高地、 扶持鼓励本土艺术家创作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扛鼎之作。
——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宁波美术馆副馆长魏惠东
宁波书协要紧紧抓住“打造新时代文艺精品高地”这一主线,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建好书法队伍“蓄水池”,重点打造一支书法、篆刻创作能力强的骨干队伍;二是栽好人才栖身“梧桐树”,通过培训、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切实担负起引人才、育人才的重要责任;三是打好宁波书法“金名片”,梳理宁波书法篆刻史,挖掘宁波书法篆刻历史文化底蕴,把本土品牌展览打造成为宁波乃至浙江书坛最高层面的展示平台。
——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蔡毅
宁波影视发展绝不能被动等待,而是要主动迎接这一文化新发展阶段。综合运用就地造景、产业积聚、会展助推、高校加持等方式打造东钱湖文化创作基地。精心组织影视文化精品生产和输出,再创宁波影视产业的新高峰。
——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影视艺术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三俊
新时代文艺精品力作要以其厚度、深度和持久生命力,为推动建设共同示范区注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动力;要以高雅的艺术趣味、丰赡的艺术形象、完美的艺术技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展示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图景;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创作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丰富人性内涵、明确价值指向的精品力作。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南志刚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施代伟
通讯员 王吉 编辑 李晓颖
一审 房伟 二审 李秀芹 三审 杜春景 终审 陈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