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软实力”赋能数字化改革③ | 宁波城市大脑: 打造数字宁波的“定海神针”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3月27日上午,宁波数字化改革重大标志性工程——宁波城市大脑正式启用运营。
城市大脑在数字化改革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在今天举行的全市数字化改革大会上也给出了答案!
截至目前,宁波城市大脑指挥运营中心已经汇聚了102亿条数据,共享数据65亿条以上,开放数据3亿多条,未来还将有300亿条大数据和90亿条结构化数据涌入,并且这个数量将在短时间内实现翻番。
但更准确点来说,这里只是宁波城市大脑非常小的一部分。
“驾驶舱”内感知城市脉搏
宁波城市大脑指挥运营中心还有一个名字叫“驾驶舱”,最吸睛的是它200平方米的l型屏幕。
记者看到,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大交通枢纽的运行数据、各家医院的人流数据以及制造业的发展数据等。有了数据指路,职能人员坐在“驾驶舱”内就能感知城市动态、把握管理全局。
以民生甬惠板块的医疗健康为例,屏幕中间区域显示的是宁波市级医院的运营数据,包括门急诊数、出院人数、入院人数等。同时还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全市近一年疾控排名来看,困扰宁波人的主要疾病以高血压、胃炎、支气管炎、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为主,就诊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4岁-58岁之间。
此外,城市大脑还拥有党政甬领、政府甬效、经济甬强、法治甬先、数字甬智等5个板块及下辖众多的子版块,均动态反映着宁波实时的运行情况。简单来说,城市大脑是一个数据仓,而仓中的数据并不是一味地交杂在一起,而是经过清洗和结构化的,一方面去除了无效数据,另一方面将数据打上标记,使数据有联想能力——这就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了数据破墙。
“经过7个月的建设,宁波城市大脑的指挥中心、领导驾驶舱已全面完工,可全方位、多维度感知和呈现宁波城市的运行态势。”市大数据局局长叶春华说,未来宁波城市大脑将汇集更多的应用与数据,成为数字化改革成果全领域展示中心、城市运行体征的全要素监测中心、重要活动和应急事件的全畅通指挥中心以及重大事项的全景式决策分析中心。
短短7个月完成宁波城市大脑的建设,既是城市管理现代化、治理现代的刚性需求,也是数字化改革的迫切要求。
作为全国率先系统部署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宁波近年来不断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一大批优秀应用的涌现,有效缓解了办事难、就医难、就学难、出行难等民生问题。
然而,随着各类智慧相对分散、数据共享利用不足、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协同项目建设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宁波迫切需要搭建一个一体化的核心基础平台,为全市提供统一的存储、智能计算、数据归集治理、数据共享开放、应用协同、系统集成等支撑服务。
据了解,宁波的城市大脑于2020年8月8日启动建设应用,分两期建设,项目由宁波大数据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首创建立大数据领域的“城投”“开投”“交投”等平台,打造“宁波数投”新模式。
叶春华给予这种模式充分肯定:“将各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分散运营,转向数据资源统一运营,由产业平台负责综合开发利用,让数据资源变成数据资产,成为市场要素。”
应用“破茧”勾勒数字城市
数字,是城市治理的密码,“城市大脑”正让宁波成为一座数字系统治理之城,关键密码在于如何让数据将进一步发挥它的价值。也就是说,各个政府部门建立各类应用都可以从城市大脑调取结构化、结果性的数据,建立模型,从而搭建相应的应用。
截至目前,宁波城市大脑已汇集25个委办局应用系统,今年年底将集成50个以上应用系统,覆盖相关市级部门和各区县市。目前在众多应用场景中,首推“甬易办”,这是宁波城市大脑的首个示范应用项目。
3月27日,记者打开“甬易办”平台,像市科技奖励、基础人才在甬首次购房补贴、公交等运营补贴、市本级新引进应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生活安居补助等,都能在上面一键兑现。自2020年6月16日上线以来,累计上线政策601个,平台总访问量已达1110万人次,惠及49.65万家企业(个人),累计兑付93.51亿元的资金。
“‘甬易办’的谐音就是‘容易办’,就是服务广大企业和群众,构建起政府与企业(个人)‘端对端’一键通、一站式的政策兑付系统。”市“甬易办”工作专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平台的出现传递了宁波政务服务变革的积极信号——从“坐店等客”向“速递上门”转变。
这个应用还曾在疫情期间发挥过巨大作用。去年,宁波出台了大量的惠企惠民政策,但不少企业和个人不了解政策详情,兑现率低。为此,“甬易办”免去了企业和个人自主申报环节,根据企业注册情况、类型、税收,职工社保医保交纳情况等大数据,事先精准锁定补助的企业(个人)范围和补贴金额,并与市财政、国库、银行系统对接,企业和个人只要上平台“一键”确认补贴金额、账户等信息,资金可即达银行账户。
宁波建工建乐工程有限公司的解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平台一键确认后,手机几乎同时接到了近13.5万元补贴的到账提醒,“简直是‘即时到账’!往年从提交材料审核到最终到账,起码需要四五天。”
眼下,由城市大脑孕育出来的应用推动的基层治理应用场景,在宁波已屡见不鲜。未来,还有更多的新应用从这里“破茧而生”。
宁波城市大脑相关负责人举例:“比如,我们要建设一个智能停车导引应用,就可以从城市大脑调取全市车位分布、数量、位置信息,同时获取车位的实施情况,配合路况、车联网信息等数据,建立模型,就能指导车辆快速停车。再比如,通过从城市大脑调取信号灯、车辆流量、事实路况,就能精准控制信号灯时长,也许以后实现每一条路都是‘绿波’不是难事。”
调整交通信号灯,精准治堵;联动气象、水利等部门,精准施策,抗击台风……城市大脑的能力远不止这些。作为城市管理者的全新工具,城市大脑不仅能实时掌握一手资料,而且能通过分析,作出更精准的决策,让城市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智慧。
来源 东南商报 记者 乐骁立
一审 曾嘉 二审 诸新民 三审 周立明 终审 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