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绿色石化如何奔向万亿目标?百余位大咖共谋化工新材料发展|宁波贸促之窗 -和记娱乐平台在线
绿色石化要发展,离不开化工新材料的助攻。
作为2020中国(宁波)国际新材料科技与产业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12月18日,2020长三角化工新材料发展论坛在宁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石化新材料领域的百余名专家、教授,化工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及世界500强石化企业的嘉宾参会,共谋“十四五”化工新材料的发展之路。
宁波作为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目前已经形成“油头化尾”的全产业链集群,具备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世界领先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的基础和潜力。但正如石化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说的那样:“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宁波石化上游的生产能力很强,但提供的是原料,还不是材料;同时,生产原材料需要高端的器材、装备,这些宁波也应该有针对性地下大力气研发出来。”
这也意味着,以强大的产能为基础,壮大新材料产业,是宁波绿色石化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目的,更是宁波绿色石化奔向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金钥匙。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在主旨报告演讲中指出,化工新材料已成为“十三五”我国化学工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但仍然是我国化学工业的最大短板,有的已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自主创新的新时代,中国化学工业将进入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而化工新材料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技术、军事竞争的必争之地,也是未来化学工业的利益争夺点。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应加强在攻克技术瓶颈、补足关键短板、强化前沿研发、推动市场应用等四大方面的“着力点”,建立与我国石化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
“‘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已有装置进行改造,提高开工率和产品质量标准、增加产品牌号,二是自主创新,开发重点空白品种,替代进口产品,提高自给率。”中国染料工业协会会长史献平指出,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的瓶颈是自主创新,要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工作,产学研用相互配合,提高研发工作效率。
记者了解到,宁波石化企业已大手笔投入化工新材料的研发。
2019年,万华宁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投入使用,对汽车工业所要用到的各类高性能材料和改性材料做了大量研究和技术储备。在高强度的塑料材料、化学发泡材料、3d打印成型工艺等领域有了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品牌。
宁波金发科技在并购海越新材料后,已成为汽车改性塑料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其研发的各个种类、各种功能的改性塑料,被应用于国内外上百家汽车品牌。
论坛现场,来自浙江闰土、大连百傲、安徽旭阳、浙江纳美,展晨等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以及来自朗盛、ppg涂料公司、巴斯夫、宣威,陆不润,盈创等多家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就树脂材料、塑料、涂料、着色剂及功能性材料、纺织印染材料、抗菌防疫材料、新材料国际贸易等方面做了分享和研讨。
参会的企业家、专家共同呼吁,充分发挥利用长三角地区政府、协会、企业优势特长,建设长三角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石化新材料创新中心,推动行业成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大湾区高地。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宁波还将投资近4000亿元建设一批化工新材料大项目,绿色石化产业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成为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市将针对石化产业链短板,瞄准国际国内龙头企业,加强补链和强链项目招商;围绕宁波市石化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需求,以中石化新材料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宁波创新中心和万华宁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等三个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创新平台和创新实体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引进培育专业人才;推进5g在园区智能化管理上应用试点,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推进智慧集聚区建设,提升石化集聚区智能管理水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 东南商报 记者 王心怡 通讯员 董峰 编辑 李秀芹
一审 诸新民 二审 葛淑雅 三审 杜春景 终审 葛颖